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球是现代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最重要的战术手段。据统计,运动员得到球后80%是传给同伴,20%是运球和射门。而前场30米区域已被众多专家论证为是有效的进攻区域,同样此区域内的传球也被证明是最能检验一支球队的进攻能力,它是攻守双方抑制与反抑制反复较量的重要地带,也是进攻效率集中体现的区域,因此对前场30米区域内的传球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代表世界足球最高水平,直接体现或引导现代足球发展方向的世界杯,是洞察、分析世界足球运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2006年世界杯全部64场比赛的前场30米区域内传球的方向、距离、状态等因素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深入探究世界强队传球的共同规律性特征以及存在的差异,把握现代足球传球运用特征的脉搏,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与整体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传球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前场30米区域内的传球次数和球队排名成正相关,且淘汰赛比赛中此区域的传球次数要高于小组赛;同伴间连续传球以连续传2到4次为主,随着连续次数的增加而运用频率变小,同伴间的直接连续传球运用较少;有较强对抗时以调整传球和传脚下球为主要方式;传球次数随比赛时间段推移呈平缓的上升趋势,比赛的最后15min是传球次数运用最多的时段,不同时间段淘汰赛比小组赛传球次数的变化明显。不同传球方向的选择有着显著性差异,横传球是运用次数最多的,且形成威胁最多的,回传球是成功率最高且有效率也较高;活动中主要是短距离传球,而角球和任意球则是长传空中球较多;弧线传球运用更加普及和广泛。界外球也是以短距离为主;传球部位要以脚内侧和脚背内侧为主,非常规技术的作用比较突出;中路的传球多是短距离的地滚球,右边路的传球明显多于左边路且有效率较高;参加淘汰赛的队员在对抗中处理球的能力更强,小组赛中传身后球比淘汰赛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