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祭坛下的人性纠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八十年代初就登上文学殿堂的尤风伟,他从不追随各种文学思潮,而是坚持着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踽踽独行,对于人性的追求和探索是他的艺术生命。本文主要分三章对尤凤伟的作品进行解读:引言部分总的概括一下尤凤伟的创作,对他的创作做一个粗略的梳理。文学是人学,人、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和生命所在,在中国谈人色变的历史上,人性总是作为一种禁忌存在着,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对此深度追问的作家是少之又少,尤凤伟的人性叩问犹如一面镜子直逼人的内心深处,而目前对尤凤伟的研究与他的创作成就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反差;第一章从人性的展演展开论述,分为潜意识层面、前意识和意识层面展开论述,无意识领域中生的渴望、性的渴求、死亡本能这些潜意识是一个人最本真的体现,拨开表层的神秘面纱展现一种人性的真实,力图从不同的层次来剥离出人性,叩问灵魂;同时,人性又不能做简单的划分,善恶交织呈现出复杂的景观;在这种表层现象的背后又有一种终极境况在烛照着,拷问着人的灵魂,本我和超我在规范着人的行为;第二章从悲剧底蕴入手展开论述,分为破碎的乌托邦神话、扼腕的忧伤两节,主要从尤凤伟对于人性的独到发现进行深层次挖掘,展示人性的悲剧底蕴,在尤凤伟的作品中,总是给我们展示一个又一个的乌托邦神话,爱情乌托邦、理想乌托邦、亲情乌托邦,但是每一个神话和梦幻的结局都是凄惨的,弥漫在心头的是扼腕的忧伤和掩饰不住的凄凉。在尤凤伟的作品深层又暗含着托尔斯泰情结和卡夫卡式的故事,这种悲剧情结和故事的存在使得悲剧更悲,这一章是全文的主体和创新之处所在;第三章进行人性的思考,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人性中的精神方面进行深度开掘,尤凤伟是齐鲁文化内蕴的承担者和负载者,对于人性的探索终极是想追问伦理问题和终极自由;探究其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既有齐鲁文化底蕴的深深浸染,更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潮传入过程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熏陶,从文化角度对尤凤伟的作品中一些现象进行解读;最后的结语中对尤凤伟创作中的一些局限性展开论述,在境界和精神高度上的差距使得他很难跨入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想象力的缺乏使得他只能在低空漫步,对于小人物的过度同情使得对于人性的刻画总显得稍逊一筹。总体来说抓住人性这根主线,力求发掘尤凤伟小说中独特的人性底蕴。
其他文献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支部建设是组织建设的细胞工程,细胞充满活力是组织坚强有力的前提。作为中国共产党基础组织的支部建设始于中共四大,并伴随着革命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对
非非主义诗派是当代最大的先锋流派之一,从1986年发展至今,非非诗派有20多年历史,在非非诗派的创始人周伦佑、蓝马等人的带领下,非非主义诗歌取得了重要成就。但非非主义诗歌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蜂巢气动网络的软体夹持器,并进行抓取策略的研究.基于软体机器人具有无限自由度的特性,可以实现夹持器和物体表面极好的贴合.结合蜂巢气动网络的运动特性和
随着网路的普及,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文学论坛上,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蒙古语言网络文学以独有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蒙古文学时代。本文以导论,正
目的分析尼松超前镇痛在骨科四肢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骨科四肢手术患者102例,按照不同的镇痛方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尼松
白烨的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评论界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他的批评视野开阔,评论涉及的范围宽广,既擅长于从总体上把握文学发展的动向,又能从细节中发掘作品中的价值因素。白烨从
《蘆浦筆記》作者劉昌詩。劉昌詩,江西清江人,宋開禧元年進士,活動于宋孝宗、宋光宗及宋甯宗期間,其生卒年不詳。《蘆浦筆記》一書,在考證古史、古文方面;在研究宋代科舉制度
“病女”是女性文学中一个“常态化”的艺术形象。作为女性写作的重要主题,它不仅承载着还原女性生存真相,为压抑、缄默的“第二性”立传的使命,还负载女作家观照现实,探究自
本文以刘将孙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刘将孙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宋末著名词人刘辰翁的儿子,当时的人称呼其为“小须”。父子二人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
《亦复如是》是清代中期宋永岳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下产生的,学术界把它归为“聊斋仿作”。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