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新文艺小说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沦陷区新文艺小说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大问题,即“言什么”和“如何言”的问题。当然,在言说内容和言说方式的选择背后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而对此原因的探讨与分析是研究沦陷区新文艺小说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因此,本论文依循上述逻辑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构思与写作。其中,第一章“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与作家的创作心态”主要探讨分析沦陷区新文艺小说呈现出独特文学风貌的原因所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处于日本法西斯高压的政治统治和文化统治之下,因此,相比于同时期的国统区和解放区而言,沦陷区作家处于“言”与“不言”两方面的不自由中,言说环境非常险峻。而严峻的言说环境和战争状态下独特的生命体验深刻影响了沦陷区作家的创作心态,进而从根本上决定沦陷区新文艺小说形成独特的主题表达和艺术追求。第二章“‘文学冻土’上的主题表达”是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分析沦陷区新文艺小说在主题表达上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表现出一种与40年代抗战救亡的时代主题相疏离的创作风貌。在民族生死危急、全民抗战救亡的历史大环境中,众多新文艺小说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审视、思考并书写沦陷区内平凡人的生活疾苦和思想情感,以此角度切入来表现并思考沦陷国土上的人们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以及心理人生。也就是说本章重在论述新文艺小说的言说内容及深层主题。论文的第三章是“日伪高压政策下的艺术追求”,主要论述了沦陷区新文艺小说在艺术追求与表现上与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相区别的特点,即新文艺小说采用的言说方式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特点。具体而言有两点:一是在表达主题,尤其是表达一些真实的情感和露骨的思想时,沦陷区新文艺小说中多采用不同的隐喻方式,如使用喻体或者象征的手法等;二是沦陷区新文艺小说在创作时自觉克服内容和形式上的缺点,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出一种新文艺小说与通俗小说在对立中接近的风格,最终新文艺小说的整体创作风格趋向通俗化。当然,新文艺小说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沦陷区特定的政治环境和创作背景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对培养学生增加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的教
信息技术时代,大家对于多媒体课件已经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增添光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具体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
在三、四十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系列,如农民、知识分子、战斗英雄、妇女等等,其中农村干部角色也是其中的重头戏。解放区作家着重从阶级的视角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
本文通过对食指、海子和王家新这三位诗人及其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探讨近三十年(1978至2008年)来中国新诗的诗歌精神。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及食指及其承担的诗歌精神。主
自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起,对大历时期两大诗会的研究也开始渐渐引起学界注意,大历时期江南两大诗会中活跃的江南诗人群继大历十才子之后成为另一个研究点。本文主要
许南英,字霁云,号蕴白或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出生于台湾府城西定坊武街馆,民国六年丁巳(1917)卒于印度尼西亚的棉
论体文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文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文体进行再研究。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概
《韩非子》作为一部先秦典籍,其称引故实处很多。作者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法治的理论依据,提出治国之法;同时大量地运用古史、故事、古语来论说事理,既言
本文以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的小说为个案,对其逻辑行程和历史命运进行梳理,揭示出其内蕴的新的美学原则——“怎么写”,并深入论述了“怎么写”的发生,“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