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替代寄主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防治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有效天敌。本研究利用三种替代寄主—黄粉虫(蛹)、大麦虫(蛹)、褐梗天牛(幼虫、蛹)进行花绒寄甲的室内扩繁,对三种替代寄主的最大接虫量,不同接种比例下繁育的花绒寄甲的结茧率、羽化率、成虫雌雄比、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最佳接虫比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单头大麦虫蛹最多可繁育23头花绒寄甲成虫,作为替代寄主繁育花绒寄甲的潜力最大;单头黄粉虫蛹最多可繁育5头花绒寄甲成虫,单头褐梗天牛幼虫最多可繁育5头花绒寄甲成虫,单头褐梗天牛蛹最多可繁育9头花绒寄甲成虫。2、大麦虫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5时,结茧率与羽化率最高,分别为72.22%和69.11%。黄粉虫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2时,羽化率最高为35%;接种比例为1:5时,结茧率最高,为39.33%,羽化率为21.56%;接种比例以1:2最佳。褐梗天牛蛹与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比例为1:4时羽化率最高,为74.44%;随着接种数目的增加,结茧率不断升高,最高可达到79.44。褐梗天牛幼虫龄期为9龄时、接种比例为1:4时,褐梗天牛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结茧率与羽化率最高,分别为69.72%和61.11%。3、三种替代寄主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平均体重随着羽化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三种替代寄主繁育的花绒寄甲的产卵前期时长差异不显著,均在40d左右;花绒寄甲的雌雄比差异性不显著,均接近1:1。5、利用三种人工饲料SL1、SL2、SL3饲喂不同类型花绒寄甲成虫,在9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内死亡率差异性不显著;饲喂不同人工饲料的花绒寄甲的月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性不显著;三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花绒寄甲成虫的饲喂。6、利用相同人工饲料SL3饲喂不同种类的花绒寄甲成虫,在9月至次年3月为期7个月的时间内,在9月达到产卵高峰期,最产卵数均达400头以上;11月至12月产卵量最低,部分花绒寄甲雌虫出现不产卵的现象,1月份后产卵量逐渐回升。7、接种比例相同时,随着寄主化蛹后时长的增加,接种的花绒寄甲羽化率逐渐降低;黄粉虫蛹表皮硬化速度最快;三种替代寄主蛹的最佳接种时间为化蛹后的24h。
其他文献
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是杭州茶区的重要害虫,调查研究这两种害虫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数量变化动态,开展防治技术研究,对进一步控制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调查
本文对水稻重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的优势寄生蜂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个体发育及其对寄主的免疫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二化螟盘绒
病毒感染可以造成重要经济昆虫家蚕大量死亡。其中,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 BmDNV)是引起家蚕浓核病症的关键病原体。BmDNV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通
抗战文学是由中华多民族作家共同构建的文学景观.东北满族作家文学凭借着卓然不凡的“抗战担当”在抗战文学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率先吹响反帝抗战的号角、揭开抗战文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