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社会的扩张,网络用语也随之产生,有些网络用语不仅在网络上产生了影响,也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扩散,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语言学认为,网络流行语的扩散遵循语言和言语扩散的基本原理,是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性使得它具有了流行的可能性。而网络社会学认为网络空间的特性以及网络空间的扁平化传播机制对网络流行语的大范围扩散起到极具重要的作用。这两种解释视角显著不同,前者为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提供筛选机制,而后者则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却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空间社会学认为,空间切换才是网络流行语生产和扩散的核心机制。这一解读把前两者也纳入进来,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解释机制。具体来讲,些网络用语能够成功地实现在日常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转换,由此既能引起个体的注意,得到个体的认同,又能激起集体情感,引起集体认同,从而在短时间大范围内扩散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空间切换通过“主体性投射”、“扁平化扩散”、“感性认同”和“例行化建构”等四个阶段来完成。当网民初步接触某个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如果此网络用语符合自己的语言偏好和日常生活情境,便会选择使用,实现个体认同。随后经过扁平化的信息传播途径,扩散开来,引起使用者的广泛讨论,激起情感共鸣,形成集体认同。而这扩散和讨论的过程,也是网络用语被建构和被规训的过程,同时也是意义被确定和统一的过程,并最终在公共平台上或者书本系统里实现例行化建构。而网络流行语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系统世界的关系,系统收编将会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矛盾性的影响,一方面扩大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使得网络流行语得到规范化应用的同时,使得网络流行语去流行化了,失去了它存在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