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王胜主任关于肺结节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王胜主任门诊肺结节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王胜主任中医辨证论治肺结节的临床思路。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呼吸内科-干部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肺结节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3例,并将其病例信息输入“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和“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V3.1”,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再通过频数、关联、聚类分析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中医症状、舌苔、脉象、合并疾病、证型、中药以及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23名患者,男性47人,女性76人,平均年龄53.81岁;统计123次初诊中出现的中医症状,取频数≥4次的按照频数高低进行排列,其中排在前十的是乏力、咳嗽、畏寒、心烦易怒、失眠、胸闷、口干、咳痰、胸痛、胃脘部不适、喜太息;舌苔、脉象表现共14种,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苔薄白(112次)、舌淡红(108次)、脉沉细(93次)、舌有齿痕(20次)、舌红(13次)、脉沉细滑(11次)、脉细滑(7次)、苔薄黄(6次)、脉弦细(6次)、脉弦滑(4次)、苔薄白腻(3次)、少苔(2次)、舌淡暗红(2次)、脉浮滑(2次);合并疾病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在前五的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慢性胃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证型共4种,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肺脾两虚证。123次初诊中用药127味,分18种,总使用2147次,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在前二十味的是:土鳖虫、白花蛇舌草、枳壳、当归、炙甘草、浙贝母、百合、黄芪、鳖甲、半枝莲、党参、柴胡根、白术、薏苡仁、山慈菇、南沙参、皂角刺、牡蛎、郁金、白芍;其中以补虚药(多使用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药(多使用热解毒药)、化痰药(有温化寒痰类药物和清化热痰类药物)、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为主;性味多为寒、微寒、温、平、甘、苦、辛、咸;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心经、胃经为主;药物组合:按照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药对排在前十的是南沙参-百合、仙鹤草-百合、仙鹤草-土鳖虫、白芍-炙甘草、薏苡仁-土鳖虫、党参-炙甘草、石斛-土鳖虫、皂角刺-土鳖虫、白术-土鳖虫、南沙参-土鳖虫;三药与四药关联以益气养阴散结、疏肝行气散结、健脾益肺散结类为主;分析得出四组聚类处方:第一组:柴胡、荔枝核、郁金、白芍、牡蛎;第二组: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党参、炙甘草、水蛭、牡蛎;第三组:南沙参、仙鹤草、百合、石斛、薏苡仁、半枝莲、土鳖虫、当归、黄芪;第四组: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枳壳、浙贝母、鳖甲、黄精、猫爪草、泽漆、皂角刺。最终得出核心处方:土鳖虫、当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山慈菇、浙贝母、枳壳、石斛、鳖甲、猫爪草、皂角刺、泽漆、炙甘草。结论:王师分析肺结节病因病机为正气虚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合而致病。痰凝气滞、血瘀毒结为肺结节基本病机,病理因素为气滞、血瘀、寒邪、痰凝、毒结。分为四个证型: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肺脾两虚证,治法以化痰散结、疏肝行气、益气养阴、健脾益肺为主。王师多运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又常用虫类药物,体现了王师运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法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思路。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写作的发展为高职应用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和机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人工智能写作的技术浪潮,从课程定位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评价方式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发,推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期刊
<正>PBMAH即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罕见形式,其发病机制与Armadillo重复蛋白5基因 (Armadillo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 gene, ARMC5)基因的种系突变相关,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患者常具体表现为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影像学提示双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病变,增生结节超过1cm, 该病变约占所有肾上腺皮质病的5%
期刊
总结袁长津教授以温阳法治疗肺结节经验。认为阳虚阴凝是肺结节的关键病机,以温阳法作为主要治疗思路,根据兼夹病机配以化津、利水、行气、活血、升阳、清热、开表、补液疗法以除滞祛结,形成治疗肺部结节的“温阳八法”。温化法为温阳并除湿化饮,助津液输布;温渗法为温阳并渗利水饮,解水饮之攻冲;温散法为温阳并行气解郁,除气机之郁滞;温升法为温阳并升提气机,调清浊之升降;温通法为温阳并活血化瘀,解肺络之瘀滞;温清法
期刊
现代医学对肺结节的诊疗以评估、随访、手术、抗炎为主,缺乏早期的干预手段。近年来中医对肺结节的理解与诊治有了一定进展,可为肺结节诊治尤其是肺结节前期的诊治提供新思路。中药药对是中医复方的核心所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列举8组主要药对,包括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盐荔枝核-土贝母、法半夏-陈皮、桃仁-薏苡仁、黄芪-党参、沙参-麦冬、制附子-干姜,旨在探讨药对的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阐述药对在肺结节治疗
期刊
肺结节作为常见的肺部占位性疾病,具有发展成肺部恶性肿瘤的潜在风险,是肺癌预防的重要环节。肺结节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痰核”“积聚”等范畴,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多为六淫邪气及环境毒邪等,而内伤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倦失度、情志内伤等有关。肺结节的主要病机为气滞痰瘀痹阻肺络。虚、痰、瘀贯穿本病发展的始终。治法当以行气、消痰、化瘀、散结并重。全国名中医凌昌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优势
期刊
介绍史锁芳教授辨治肺结节的经验特色。史锁芳教授辨治肺结节经验颇丰,辨治上重视“有诸内,必形之于外”理论,强调宏观辨病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把握“因郁致结”的发病特点及肝肺失调、肝郁脾虚、气郁痰瘀互阻的病机格局,以调气开郁、化痰祛瘀散结为核心治法,并始终重视顾护脾胃、调畅肝肺气机,临床获效较佳。将其辨治思路及经验特色介绍如下,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肺结节中的优势。
期刊
肺结节因其检出率上升且有癌变风险而日益引起医患的重视。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通过辨证论治不足以获取足够的信息指导治疗,既不利于及早干预肺结节,又不利于患者改善预后、缓解焦虑情绪。辨病论治以肺结节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基础,针对病因采取最佳治疗原则;辨体论治则针对患者的体质差异而调整体质,辨病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可获得更多的诊疗信息,予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治,以延缓或阻碍肺结节发展并降低其癌变风险,丰富
期刊
该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2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相关文献,总结临床医家对肺结节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认为肺结节的病名为“肺积”“积聚”“咳嗽”“喘证”等,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以痰、瘀、气、热、湿为标,病位在肺,涉及脾、肾、肝等
期刊
肺结节检出率随医学影像学进步递增,无典型症状,常被“漏诊”“错诊”,良恶性特征无法直接判断。多项研究表明肺结节恶性概率约4%,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具有不可预测性。西医处理危险评分较高的结节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方式,有创且具有局限性。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完备,应用广泛,可宏观反映人体状况,辨识体质类型,对诊治当下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疾病起指导作用,疗效显著。文章通过相关文献查询,探究肺结节中医病因病机,调节体质以求
期刊
<正>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在从前,这种RNA分子被认为没有相关的生物学意义, 因为研究方法的不断升级,已经证实Lnc-RNA在表观遗传调控、剂量补偿作用和细胞分化调控以及其他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的生物学作用与其高度保守的二级、三级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