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媒体中的传统文化传播——以《百家讲坛》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54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其丰富的著作和经典。学习、传播中国经典著作成为中国社会几千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中国一直延续着自己的习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具体系,也更加完整。然而,鸦片战争使落后的中国开始向西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西学的冲击。在经历了种种的碰撞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日减。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强大,人们在经济强大的同时开始反思改革,重新开始对自身文化的关注。 《百家讲坛》是央视科教频道创办于2001年的学术栏目,起初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在2004年以后以阎崇年讲《清十二帝疑案》为起点,节目收视率迅速上升,品牌知名度逐渐扩大。《百家讲坛》制造了大量的学术明星,也带动了中国电视界各地方电视台开办文化讲座类栏目的热情。全国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需求日盛,中国进入传统文化热的时代。 本文以央视的《百家讲坛》为例,系统论述电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方式和传播策略。对传统文化复苏的原因进行论述的论文比较少,文章分别从社会转型、精神困惑、文化消费以及文化寻根等方面进行梳理。文章也从语言方式、建构模式、故事化、明星化等方面做了探讨,基本上完成了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概貌梳理。本文还指出当前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精英文化大众化及走品牌之路的建议。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除了结语之外,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说明《百家讲坛》引起传统文化热,并简要介绍了《百家讲坛》的历史和阶段变化。 第三部分,分析当下传统文化热的原因,分别从时代背景、文化消费的需求、人们的精神困惑和文化寻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文中也提到媒体的文化责任。 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全面论述电视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进行的改造。分别从平民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影像化的叙事建构、用故事建构栏目,造星运动以及电视、网络传播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五部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有效出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和走品牌之路进行论述。文章最后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由于资料收集的有限性,加之本人写作能力及知识水平的有限性,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传播方式和方法总结的也不是很全面,某些问题的研究可能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对采取何种具体的措施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以及如何保持中学和西学的平衡等还需要涉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将来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城市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匮乏,实践表现混乱的现状,本文试图立足本土,对城市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讨。本文从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
移动出版发展至今,似乎走向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数字出版浪潮带来了电子书的迅猛发展和移动阅读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以阅读终端作为支撑的移动出版产业却发展得相对
期刊
作为一份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报纸,各种主客观因素使《纽约时报》体育版不断成长、壮大,并跻身全美报业最佳体育新闻排行榜之列。本文从该报出版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专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