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探讨中最为惹眼的话题之一。2014年我国首次批准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又进一步掀起了发展民营银行的热潮,但是,在我国究竟该以何种模式发展民营银行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民营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解释和阐述,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已有的现实基础、民营银行对经济与金融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为民营银行寻求发展之路提供了现实依据。然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并总结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大陆地区发展民营银行的启示,为我国民营银行探求发展之路提供了实践基础。接下来,本文给出了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对增量模式和存量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入民营银行的选择理念,提出了相机抉择的发展模式。最后,对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详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发展民营银行能够有效的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力;第二,发展民营银行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第三,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出发可知,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必须要找出适合我国的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第四,将增量模式和存量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机抉择的模式,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增量改革模式为主,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存量改革模式为主;第五,在增量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及市场定位的差异化。在存量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产权结构改造、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和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三者有机的集合起来,保证改革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