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重大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通报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目前,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进行防控。在疫苗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但新型疫苗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发。VSV糖蛋白(G)定位在包膜的突起上,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呈现型乃至株的特异性,是研究VSV基因工程疫苗的首选抗原。本研究利用人5型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VSV单一血清型的G蛋白及两血清型G蛋白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设计了三对分别扩增VSV-IN-G、VSV-NJ-G及VSV-IN-G-NJ-G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VSV-IN-G基因及VSV-NJ-G基因;通过GlyGlyGlyGlySer多肽序列的连接,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VSV-IN-G-NJ-G基因。将三个目的基因分别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cAd-CMV K-NpA中,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利用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分别用Pac I酶线性化后,与同样用Pac I酶线性化的骨架载体pacAd5 9.2-100共转染AAV-293细胞,成功包装出了三株重组腺病毒rAd-VSV-NJ-G,r Ad-VSV-IN-G及rAd-VSV-IN-G-NJ-G。将三种重组腺病毒分别接种于AAV-293细胞,连续传代至20代,测定其TCID50,效价均稳定。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G蛋白在重组腺病毒中均可以正确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了评价三株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5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将三株重组腺病毒分别以2周为间隔,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接种小鼠3次。于首次接种后0,2,4,6周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利用间接ELISA检测VSV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均可诱导小鼠产生VSV特异性抗体。以病毒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其中和抗体水平均在1:16~1:32之间。利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均可以引起接种小鼠强烈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株重组腺病毒可以很好地表达目的蛋白,接种小鼠可以引起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表达VSV糖蛋白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