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温针灸疗法与普通针刺法二者对于治疗脾胃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明确温针灸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临床防治该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查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并由专人编制随机分配卡片。随机分配卡片用不透光信封密封。将内含随机卡之信封按编号依次排好。将60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研究时,再根据其中卡片的规定分入温针灸组(简称“温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在以下简称“普通组“),每组各30人,负责分组的工作人员不参与针灸治疗的操作和检验过程。两组针灸患者均取平卧位,各穴均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取穴,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取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分别将直径0.30×40mm的无菌毫针,刺入所取关元,中脘及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及天枢穴等穴。直刺进针深度为20~30mm,各穴均采用捻转补法(即针刺得气后,向左重,快捻针,向右轻,慢捻针,并保持左右捻转的幅度一致),行针1min。温针灸组:针刺得气后将直径为1.5 cm的艾炷,截成2 cm的小段,套在针柄上由艾柱下端开始点燃,待艾柱燃尽后起针,留针三十分钟后取针。对照组:进针方法同温针灸组,取穴同上,直刺进针深度为20~30mm,采用捻转补法,施术1 min,但对照组不放臵艾条。每天治疗1次。两组每次治疗均留针30分钟。每20日为1疗程,共3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每天治疗1次。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荤腥油腻等食物。3个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治疗溃结的总有率治疗组为90%;而单纯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肠镜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肠镜积分均无差异,但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肠镜积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光镜病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结肠粘膜光镜病理变化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溃疡、隐窝脓肿、炎细胞浸润、腺体异常消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p<0.01),表明治疗组病理变化改善优于对照组。  结论:温针灸疗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较普通针刺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本文就作者在讲授“光合
目的:通过对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客观评价黄芪及其不同剂型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资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正道。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for varying dispersion in generalized nonlinear models. Wei,et al (1998) developed a likelihood ratio test,a score test and their adjust
目的:观察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撤减阶段补肾健脾中药肾康2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抑制模型大鼠的HPA轴的影响,为肾康2号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维持治疗阶段防治并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校教育应注重在学科专业化的趋势下,实现多元知识的相互渗透,挖掘大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
目的:系统阐述《伤寒论》中产生脾胃病变的病因病机,对六经病中产生的脾胃相关病证形成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方法:收集中医经典及历代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现代临床报道,阐
目的:比较参花降糖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和单独服用二甲双胍(对照组)在改善IGT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及糖尿病转化率等方面的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