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镰形棘豆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但是目前研究仅限于镰形棘豆中黄酮类物质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尚没有对其抗肿瘤机理的研究。另外,虽然有很多关于马钱子抗肿瘤的研究,但是不同炮制方法可对马钱子的成分及毒性产生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传统藏医方式炮制马钱子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Annexin V-FITC/ PI双重染色法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镰形棘豆和藏药法炮制马钱子的醇提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醇提物(500μg/mL)作用72h后对Smmc-7721、A549和C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达到67.01%、25.89%和74.6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马钱子醇提物(500μg/mL)对Smmc-7721、A549和C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达到60.33%、53.73%和46.87%,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2.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分析结果显示, 250μg/mL镰形棘豆醇提物作用48h后处于凋亡早期的Smmc-7721细胞比例为12.03±3.26%,与对照组(3.20±0.26%)相比差异显著。A549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和C6早期凋亡细胞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2.67±6.03%和13.23±7.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马钱子醇提物(250μg/mL)作用肿瘤细胞(48h)发现,Smmc-7721、A549和C6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分别达到11.07±4.61%,13.50±3.92%和13.90±4.1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3.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经镰形棘豆(500μg/mL)和马钱子醇提物(500μg/mL)作用的细胞,细胞核、染色质都发生了形态学改变。在对照组中细胞核着色较浅并且颜色均一。镰形棘豆(500μg/mL)和马钱子醇提物(500μg/mL)作用48h后的肿瘤细胞表现为细胞核着色较亮、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结果提示:镰形棘豆醇提物及藏药法炮制的马钱子醇提物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并且两种醇提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结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