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33阳性骨肉瘤细胞的获取及其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初步鉴定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1],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肺转移,约80%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发生了肺部转移,这类患者应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为10-20%,大部分患者在2年内因肺转移死亡[2,3]。尽管近年来骨肉瘤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只有约40~60%[4]。骨肉瘤的预后容易受转移影响,仅有20-30%的骨肉瘤患者出现肺转移后应用全身化疗和局部行转移瘤切除术后能够获得长期生存[5]。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些干细胞样细胞,它们数目极少,具有很强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分化的能力,是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的根源[6-8]。没有针对这一类具有肿瘤发生能力的肿瘤干细胞进行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缺乏鉴定肿瘤干细胞的可靠标志物,以及对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转归的认识是制约发展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的主要原因[8,9]。CD133已在神经胶质瘤、结肠癌、肝癌、黑色素瘤、滑膜肉瘤等肿瘤组织中证实是一种肿瘤干细胞标记物[9,10],对于CD133可否作为骨肉瘤干细胞的标志物,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4]。  目的:  通过磁珠分选获得骨肉瘤CD133阳性细胞,检测CD133阳性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明确CD133作为骨肉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的CD133阳性细胞亚群,应用流式细胞学分析、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CD133阳性细胞亚群的CD13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CCK-8法、平板集落形成试验、球囊形成实验、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研究CD133阳性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本研究成功地从MG-63中获得CD133阳性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均显示该细胞群中高表达CD133蛋白(纯度约为90-95%)。与CD133阴性细胞亚群相比,CD133阳性细胞亚群的增殖能力(p<0.05)、平板集落形成能力(p=0.02)、迁移能力(p=0.03)及侵袭能力(p=0.03),且CD133阳性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形成球囊,而CD133阴性细胞却不能,而是最终死亡。  结论:  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D133阳性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CD133可能是骨肉瘤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现阶段上海市普通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上海市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或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的知晓度,上海市产科和妇保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