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直肠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17年NCCN指南显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其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但死亡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得益于美国注重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完善实施,以及更加优良的治疗手段的进步。目前,我国医疗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尚存在一定的欠缺,提高疾病筛查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临床上常用的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主要筛选方法包括: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这些检查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更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危险因素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献报道Hcy在消化、呼吸、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将血清Hcy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病情复发的监测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有关Hcy与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以Hcy做为研究指标,初步探讨Hcy与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Hcy作为直肠癌早期筛查与诊断的潜在指标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人群,直肠息肉患者与直肠癌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及不同病理分期直肠癌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探讨检测血清Hcy水平对直肠病变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Hcy与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住消化内科、普外科、肿瘤科等三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共计233例,其中直肠息肉患者共计101例,直肠癌患者共计132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群80例,病例共计313例。根据电子纤维肠镜及病理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人群组、直肠息肉患者组、直肠癌患者组。另外,参照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根据高危腺瘤定义,将直肠息肉患者分为两个亚组:低危组(n=84)和高危组(n=17)。参照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分析结果及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分期标准将直肠癌患者分为4个亚组:Ⅰ期组(n=28)、Ⅱ期组(n=38)、Ⅲ期组(n=48)和ⅣV期组(n=18)。比较各组Hcy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直肠癌的发生及直肠癌不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对血清Hcy水平的检测采用单循环酶法。所有检测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清中Hcy水平在正常人群、直肠息肉低危组、直肠息肉高危组以及各期直肠癌之间逐渐升高,且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6、0.017、<0.001、<0.001、<0.001、<0.001);在7个亚组中,直肠息肉低危组与直肠息肉高危组、Ⅰ期直肠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459、0.102),直肠息肉低危组与Ⅱ期-Ⅳ期直肠癌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01、<0.001);直肠息肉高危组与Ⅰ期直肠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92),与Ⅱ期-Ⅳ期直肠癌存在显著差异(p=0.018、0.001、<0.001);Ⅰ期直肠癌与Ⅱ期-Ⅳ期直肠癌存在显著差异(p=0.035、0.001、<0.001);Ⅱ期直肠癌与Ⅳ期直肠癌存在显著差异(p=0.017)。2.Hcy与直肠病变进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490,p<0.001。Hcy与直肠癌的分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186,p=0.006。Hcy与直肠息肉低危组以及高危组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094,p=0.386。Hcy在是否患直肠癌的相关性上是显著的,相关系数是0.487,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等其他危险因素后,其 OR(95%CI)= 1.186(1.051-1.338),p=0.006,血清 Hcy 水平依然与直肠癌的发生显著相关,且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结论1.血清中Hcy水平随着直肠病变进展逐渐升高。2.血清中Hcy水平是直肠癌的相关因素,且独立于年龄、性别和其他肿瘤标志物;3.血清中Hcy水平具有应用于直肠癌早期筛查诊断和检测的潜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