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劳亚大陆南缘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孢粉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劳亚板块碰撞过程、形式及其对区域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影响是地质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该文研究了西藏日喀则地区在这一碰撞中位于劳亚大陆南缘的晚白垩世至早中新世沉积,包括错江顶和恰布林2条剖面.从迄今仍为哑地层的曲下组、恰布林组和大竹卡组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些发现有助于一些地层争论的解决.研究发现,恰布林剖面中位于秋乌组之上的杂色砂砾岩实际包括两套不同时期的沉积,不能作为单一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因此,钱定宇(1985)将之划分为恰布林组和大竹卡组的做法是恰当的.孢粉组合的横向对比表明,研究区孢粉植物群的亚洲区系性质明显,与印度次大陆同期区系有显著差别.晚白垩世以来研究区总体上一直处于南亚热带温暖气候带内.研究区古今纬度间的差异反映劳亚陆块在始新世后在印度次大陆的挤压下产生了80-240km 内部消减作用.识别了4种孢粉相,它们在剖面中的纵向发育揭示了研究区晚白垩世晚期至早中新世的古环境和构造演化历史.在这一幕式过程中至少发生了两次快速隆升,分别发生于早古新世和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前者可能与印度—劳亚板块碰撞中的软碰撞对应.中、晚始新世研究区完全结束海洋沉积历史,转为陆地体系.期间可能也发生了一次快速隆升事件(硬碰撞),但目前未从可能相关的如角藏布砾岩和秋乌组底部砾岩中获得孢粉学依据.冈底斯山在早古新世的构造运动后可能已开始上升并形成雏形.渐新世末—早中新世的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再次上升,导致山地普遍发育,冈底斯山可能已具一定的高度.这次构造运动可能使研究区结束了沉积的历史而开始了一个长期的剥蚀历程.
其他文献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新闻稿件为了突出一件事情的意义,往往使用高级形容词以及大段的议论等等,使读者明显地看出这是作者自己亮出来的观点或硬加上去的词句。这
Ga在元素中期表中是一种具有非金属特性的金属元素,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Ga浓度和形态的分析,已大大提高了人们对Ga地
阿吾拉勒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是新疆境内的一条重要成矿带。本博士论文以新疆阿吾拉勒西部晚古生代与铜矿化有关的富碱火成岩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
凸透镜成像是光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往往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乱,无法熟练运用.本文运用对比归纳法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并针对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怎样用事实说话,如何选择、剪裁材料,从而达到说明和深化主题的目的,却不容易做到。相当一部分来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选材方面的问题
近两年来我给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科技报、新疆日报以及新疆农村科技等写稿四十一篇,刊用了三十七篇,占90%,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最近有的同志要我谈谈写稿的认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学习要“备学”,即预习.预习是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培养学生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纽带,是物质运移、传输的载体,在“四水”的转化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岩溶区,土壤水是大气降水向地下水转化的
该论文主要论述了小金河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运动属、左旋位错量和相应的滑动速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在室内对卫、航片和地形图进行解释,以确定研究的重点区段及相应的滑
流变性是大陆岩石圈的一种重要性质,而下地壳又是大陆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讨论大陆下地壳的韧性变形和流变性质对岩石圈的动力学和构造演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位于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