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普通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合成的模拟废水,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基本试验内容如下: (1).在试验的不同操作阶段,对颗粒污泥的特性作了深入观察,结果表明,试验进行40天左右,浅黄色的细小颗粒污泥在反应器中出现,试验运行80天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表面光滑,直径在4~5mm,MLSS为7.8mg/L,颗粒污泥的沉降速率达到70~90m/h。 (2).逐步提高有机负荷,试验培养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同时去除COD的功能。在120天的试验中,反应器对于浓度为800~2200mg/L的COD和浓度为50~150mg/L的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和75~90%。 (3).为了考察环境对颗粒污泥,研究了COD有机负荷、反应器沉降时间和气体表面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的COD负荷有利于颗粒污泥的生长,同时颗粒污泥直径的增加会限制底物的传质,使其易受到水流剪切力的影响,而较短的沉降时间和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4).将好氧颗粒污泥在室温下闲置两个月,然后将颗粒污泥置于反应器中重新激活,考察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的情况。试验发现,基本恢复到闲置前的活性,重新激活后的颗粒污泥最高可以承受12.5 g/(L·d)的有机负荷。 (5).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该文在收集武汉市大气监测数据及有关资料(如气候、地理、功能区的规划等)和分析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大气环境的多耦合性与复杂动态性,并考虑到环境质量评价
面临环境中的重金属危机,寻找一种节能有效的方法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迫在眉睫。正渗透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依靠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是目前世界膜分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地下水硝酸盐氮(NO3--N)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成为饮用水净化的难题之一。由于地下水NO3--N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世界卫
稀土上转换荧光材料具有独特的反斯托克斯光学性质,其中稀土氟化物具有低的声子能量(<400 cm-1),高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在固体激光、彩色显示、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新一代干法脱硫技术。其脱硫机理是在脉冲放电空间产生高能电子,引发自由基等活性物种的生成,SO_2分子被氧化,在添加剂的作用下,最终产物以盐的形式经除尘过程脱除。增加脱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的数量是提高烟气脱硫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围绕活化水蒸气和NH_3,增加放电空间的水自由基和氨自由基,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率展开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