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普通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合成的模拟废水,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基本试验内容如下:
(1).在试验的不同操作阶段,对颗粒污泥的特性作了深入观察,结果表明,试验进行40天左右,浅黄色的细小颗粒污泥在反应器中出现,试验运行80天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表面光滑,直径在4~5mm,MLSS为7.8mg/L,颗粒污泥的沉降速率达到70~90m/h。
(2).逐步提高有机负荷,试验培养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同时去除COD的功能。在120天的试验中,反应器对于浓度为800~2200mg/L的COD和浓度为50~150mg/L的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和75~90%。
(3).为了考察环境对颗粒污泥,研究了COD有机负荷、反应器沉降时间和气体表面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的COD负荷有利于颗粒污泥的生长,同时颗粒污泥直径的增加会限制底物的传质,使其易受到水流剪切力的影响,而较短的沉降时间和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4).将好氧颗粒污泥在室温下闲置两个月,然后将颗粒污泥置于反应器中重新激活,考察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的情况。试验发现,基本恢复到闲置前的活性,重新激活后的颗粒污泥最高可以承受12.5 g/(L·d)的有机负荷。
(5).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