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归经”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重要转折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其相关记载,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法、方、药系统齐全的理论体系。在“中药归经”思想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折时期。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宋金元时期,唐代以来,大量医方得到搜集和整理,不少医生和病人逐渐形成一种不求医理,但以病症用成方的风气。在“格致医理”的医学思潮影响下,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反对拘泥古方,提倡用药应以病因病机为根据。张元素的主张受到了大部分医家的推崇,唐代那种“按症索方”的方法也逐渐被“审察病机”所取代。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奇经八脉辨证”这样新的辨证体系,标志着中药归经向更精确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药性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与宋金元医家相比,明清医家更注重将临床与思辨相结合,这一转变体现在大量出现的医案类著作上面,医案记录了医家的诊治思路与过程,最重要的是记录了患者渐进的变化和反应。据统计,明代以前医案类著作共有28种,而清代医案类著作有254种,说明此时医家开始重视患者的反馈信息。  要想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首要工作不是在现有思维定势下继续开展实验研究,而应深入进行文献理论的考察与分析,全面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源流,廓清中药归经初创与沿革的发展脉络,阐明多种判定方式的逻辑关系,以及每一种药物归经确定的依据和方法。总之,在现代研究中应重视“中药归经”思想发展的整体脉络,调整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纠正相关实验研究的方向,真正找到传统归经理论与现代研究的契合点。
其他文献
该文立足关中,而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历史上关中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能够以史为鉴,对现今的关中开发有所启示.全文共由六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略述如下:第一章绪论为了对该
自中美建交以来,大量著作书写中美两国从对立到友好的历史.其中描述中美重大政治事件居多,也曾有人写过1972年至1992年中美科学技术交流史,而关于中美建交后两国医学交流还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压力下,世界各国均把进一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作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快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根本转变。针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特别是以分布式风电(Distributed Wind Generation, DWG)和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PV)为典型代表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逐步提高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车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伴随着旅游消费的日益成熟,公众越来越重视旅游活动的自主意识,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和多
交直流互联电网中,当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直流输电系统有可能进入非正常运行状态,直流系统将产生与纯交流系统不同的电压电流波形。这种电压电流作用在交流继电保护中时,会对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产生不同的影响。论文分析了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电压电流波形的故障特征,并分别分析了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对交流线路突变量方向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纵联差动保护三类高压线路保护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对突变量方向保护和
近年来,由于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微电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为微电网的组成部分,储能在微电网孤网运行、并网运行以及两种模式相互转换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带有储能的逆变器能够为微网提供电压支撑,对微电网内的功率分配进行平衡;在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带有储能的逆变器能够起到平抑各种分布式电源引起的和
变电站接地系统是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维护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设施。随着丽水电力系统电压水平不断提高和系统容量不断增大,接地故障电流不断增大,但发展土地征用越来越困难,变电所面积越来越小,更多的变电所建在山体附近甚至山顶等土壤电阻率高、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变电所的接地电阻、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往往无法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生产运行部门对于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国内学科史目前较多关注西方舶来的学科,较少关注中国本土原创学科。可拓学是一门难得的经过30年发展的本土原创学科,梳理其发展历程对了解我国本土原创学科的建制化过程具有重
该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现状,区分了有关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一组概念,并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为该文后面的分析奠定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