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3—羟基丁酸酯与聚丙撑碳酸酯共混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完全生物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和聚丙撑碳酸酯(PPC)共混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目的是提高PHB的综合性能,加深对共混高聚物的基本物理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晰高聚物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1.在分析判断PPC的热降解机理的基础上,对PPC进行了封端处理,阻止了以端羟基回咬“解拉链”方式引起的热降解,增加了PPC热降解反应活化能,显著地提高了PPC的稳定性(提高30K以上).2.经热性能和形态结构等方面的表征,PHB/PPC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直接在PHB中加入PPC不能改善PHB的韧性和其它力学性能.3.PCL-PEG-PCL嵌段共聚物能够作为PHB/PPC的增容剂,在PHB/PPC共混体系中加入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能显著减小分散相的平均尺寸.4.选用增塑剂对PPC进行增塑能够在很大范围内(80K)调节P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PPC表现出弹性体的特性, 拓宽了PPC的应用范围.5.增塑剂1,2丙二醇碳酸酯(PGC)对PHB有一定的增塑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PHB的力学性能.6.增塑后的PPC是PHB的良好增韧剂,使PHB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最佳增韧效果可使PHB的抗冲击强度由36J/m增加到70PHB/30PPC/20PGC的307J/m,增加8倍.7.增塑后的PPC能够实现对PHB增韧,是增塑剂使得PPC在冲击实验条件下仍然保持弹性体的性质,由此引发空洞化、多重银纹和剪切屈服共存的增韧方式提高PHB的性能.
其他文献
该论文对聚苯乙烯颗粒用作茂金属催化剂载体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粒子的结构设计以及聚乙烯的粒子成核模型.此外,我们基于烯烃聚合过程中的载体破碎模型提出了制备
组织工程是一门涉及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生物力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出现给无数组织和器官有缺损及功能有障碍的病人带来了希望.可降低性聚内
DNA作为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内一般是以右手双螺旋结构存在,这种DNA结构被称为B型DNA(B-DNA)。DNA双螺旋结构在1953年第一次被Watson和Crick通过解析X-射线衍射所证实
新陈代谢过程中,尤其是在有氧呼吸作用下,生物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具有高氧化活性的物质。它们的存在是把双刃剑,浓度较低时,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如保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参与细胞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
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发展在微米尺度控制硅表面化学的方法,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系统地研究了硅和二氧化硅在氟化铵水溶液中的腐蚀规律;二、在微米尺度的硅表面引入了通
全共轭聚合物共混体系电池以共轭聚合物作为给体和受体,因此与传统的聚合物/富勒烯共混体系相比,具有更多的潜在优势,包括增加共混薄膜的光吸收强度,提高器件的开路电压,以及更易
该论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玻璃化转变点附近刚性高分子链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高分子上原子的均方回转半径随温度的变化.二是编写了耗散粒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具有准球形结构的高度支化大分子,在其不规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内部空腔和末端官能团。由于超支化聚合物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目前它已成为高分子领域的
聚乳酸(PLA)是一种基于生物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脂肪族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力学强度、透光性等性能与石油基塑料聚苯乙烯(PS)的性能近似,是目前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