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松林是一种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它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吉林省的16个红松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13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03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8.79%。Nei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991,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4448,这两个指数均表明吉林地区红松遗传多样性较高。(2)16个红松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2536;种群内的遗传多样度为0.2079,种群总的遗传多样度为0.278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74.62%,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25.38%,由此可知吉林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3)通过聚类分析可知,16个红松种群可聚成3类,吉林长白山保护区海拔种群、吉林白山保护区生态站种群、吉林新开林场种群、吉林集安大青沟林场种群、吉林蛟河白石山林场种群、吉林珲春春化大房子种群、吉林敦化青林林场种群、吉林长白县横山林场、吉林安图二道白河林场种群、吉林临江闹枝林场种群和吉林通化县朝阳林场聚成第一大类,结合树状图及其各种群的地理分布可知:这一类是以吉林敦化青林林场种群为中心,向周围种群呈辐射状传播;辉南金川林场种群、安图马鞍山林场种群、长白县冷沟子林场种群和露水河母树林种群聚成第二大组,是因为这四个地区的气候以及周围的生态坏境相近;蛟河天岗开发区林场种群单独为第三大类,因为吉林蛟河天岗开发区朝阳林场附近主要进行钟良石材的加工,这些对附近林场的影响很大,缩小了红松林覆盖面积,阻碍了与其他种群间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