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其他文献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所引起的稻曲病是水稻上的最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病害,发病严重时,在稻穗上形成大量稻曲球造成水稻减产;此外,稻曲球中产生的稻曲病菌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畜健康。稻曲病是一种新近爆发的病害,对其致病的分子机制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对于稻曲病菌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将为揭示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本实验前期研究中首次获得了稻曲病菌的基因组序列
根据大面积工业厂房建筑荷载与地质条件,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对地基处理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新型的水平排水体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加固处理后,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效果显著,其设计思路与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根据实测沉降资料,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深厚软基的工后沉降量和相邻路段之间的差异工后沉降率进行计算,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效果显著,达到设计要求。考虑超载比和软土卸载再加载变形特性,提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停泵沉降速率控制新方法,应用表明是合理的。
本文通过对一些预压排水加固软土工程实例成果的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不同软土预压加固前后孔隙比的相关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对应的加固压缩比,作为进行这一工作时的参考。
绿色和气候—智能采矿是采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缓解了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气候影响,促进了清洁矿产生产,并保障了矿区社区的福祉。然而,要将现有采矿模式转变为绿色和气候—智能采矿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许多挑战阻碍了其实施进程,并且缺乏克服这些挑战的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绿色和气候—智能采矿需要明确的界定和充分的理解,以使其在战略规模上得以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决策支持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革命,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水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废水排放。液液萃取是从废水中去除有毒和有害重金属的有效方法。因此,开发创新有效的材料已成为废水重金属处理的研究重点。这项研究旨在使用新型高效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从而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种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基于液-液萃取系统选择适合重金属离子萃取的离子液体,影响离子液体
大同矿区石炭系特厚煤层覆岩结构及其矿压作用机理与控制技术历经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在地表变形实测基础上,反演了高位覆岩的纵向断裂特征;基于特厚煤层大尺寸三维物理相似模拟,直观再现了覆岩“纵-横”断裂形态的转变;结合覆岩断裂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证实了特厚煤层覆岩具有层位结构;并且统一构建了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大空间采场矿压作用机理;提出了特厚煤层覆岩井上下协同控制思路,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覆
钢铁材料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在交通、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深度的应用,然而在湿度大、Cl离子含量高的海洋环境下服役时,钢材不可避免地会与腐蚀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腐蚀。Al、Zn和Zn-Al合金等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腐蚀环境中钢材表面的防腐涂层,不过均存在较明显的不足之处。最近,研究发现Zn-Cu-Ti合金不仅拥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也具备优异的耐蚀性能,表现出能被用作钢材涂层材料
次线性期望G-期望是彭实戈院士提出的著名的非线性数学期望,由G-布朗运动驱动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ackward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称G-BSDE)是G-期望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G-BSDE为完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称PDE)提供概率解释并为在波动率不确定条件下路径依赖的未定权益定价提供
通过对四种锅炉供热方式(燃煤锅炉供热、电力供热、燃气锅炉供热、热电联产供热)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的比较分析,科学地预测了锅炉供热方式的应用前景.总的看来,燃煤锅炉在市区的使用应严格限制;电力供热的效率最低,这种过热方式不应该鼓励;天然气直接燃烧用于供热锅炉的供热,利用效率低,若用于热电联产供热应给予鼓励;相比之下,热电联产供热方式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益,应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