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村镇村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设施,与村镇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我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政策、资金和设备匮乏、缺失或滞后现象突出,尤其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没有充足保障,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要求,因此,缺少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有一定超前性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布局理论和合理性模型,成为村镇发展建设的严重阻碍。本文通过分析经济体制、人口结构、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运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预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现有相关标准、规范——《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等资料演绎和归纳,遵循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结合豫北平原区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豫北平原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项目,通过对相关专家、村委会、村民等代表性集体或个人进行访问调查,在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把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社区和中心村两个级别,行政管理设施、教育培训设施、文体科技设施、医疗养老设施、商业金融设施和环卫公用设施6大类,共22个配置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探讨,通过建立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镇域范围内进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实力排序,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案,对作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载体的村庄进行优化布局,综合空间优化潜力大的村庄被确定为中心村,空间优化潜力较小的村庄则需要迁并,通过检验和修正确定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进一步对社区、中心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位置进行选址优化,形成最终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方案。在完成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后,结合豫北平原区的地方特点,选取河南省淇县北阳镇进行验证,对北阳镇65个村庄进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潜力评价,保留了两个社区十个中心村作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组团布局的载体,确定北阳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案,并从微观层面对北阳镇高楼新庄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从而形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且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试图为新形势下河南省豫北平原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