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带塔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建筑顶部建造塔楼的结构体系应用日益增多,如楼(电)梯间、水箱间、小阁楼等。但历次震害表明,地震作用下屋顶塔楼地震响应强烈,即使在主体结构无震害或震害很轻的情况下,屋顶塔楼也会发生严重震害。因此,研究结构顶部塔楼在地震作用下的鞭梢效应,对避免或减轻地震时因鞭梢效应所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带屋顶塔楼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首先对结构的规则性进行判定,得出该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不规则;然后,对该框架结构假定出四种结构方案(方案一:无塔楼,方案二:一层塔楼,方案三:二层塔楼,方案四:三层塔楼),依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探讨当屋顶塔楼的高度发生改变时在地震作用下产生鞭梢效应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屋顶塔楼的层数,将导致结构各阶模态的周期增大;2.由模态分析得出,随着屋顶塔楼层数的增加,将使结构沿水平向的主振型由低阶转变为高阶,故需适当地重视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3.结构最大侧向变形产生于结构的顶层,在顶层的边角部、结构的凹凸部位比其他部位产生更大的变形,随着塔楼层数增加,结构的最大变形逐渐由主体结构的顶层转移至塔楼的顶部,最大变形的影响范围在逐渐减小,说明屋顶塔楼高度的变化影响结构整体变形的分布;4.沿Y向输入地震反应谱,方案一~三表现出左侧的变形总体上大于右侧,方案四则表现出右侧的变形大于左侧,说明当结构的长宽比较大时,将导致结构两端的变形不一致,容易引起结构的扭转效应;5.增加屋顶塔楼的层数,主要引起主体结构顶层的楼层位移增大,同时亦引起其下部楼层的位移增大,塔楼的存在使得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变化曲线多次产生突变,而且塔楼层数越多,产生的影响就越大;6.与不考虑屋顶塔楼时相比,带塔楼时主体结构顶层的水平地震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大,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三、四第一层塔楼顶的水平地震力亦得到了放大,由屋顶塔楼产生鞭梢效应引起,塔楼层数越多,产生的鞭梢效应就越明显;7.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变形表现不尽相同,说明选取多条地震波进行结构分析,可以较全面地掌握结构整体变形的分布情况。本文为水平地震作用下带塔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对工程技术人员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工程造价低、平面布置灵活、便于标准化施工等优点,不仅成为我国已建建筑的重要结构形式,而且在未来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寻找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及交通荷载、地震荷载、波浪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单元应力状态变化研究成果的总结,发现主应力轴旋转是土单元应力状态变化的显著特征。
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高速铁路对于工后沉降要求严格,对桩-板复合地基固结度准确计算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某段桩-板复合地基的现场实测,
预应力是索杆张力结构的最基本结构特性,承担着提供结构刚度和保证结构形态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类预应力结构,构件长度误差(即索长和杆长误差,以下简称为“长度误差”)是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建筑结构质量需求的提高,超细晶高强钢筋以及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FRCC)在我国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超大面积深基坑越来越普遍。受大面积、大体量的影响,支撑类支护结构不仅缺乏经济性,还严重干扰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工效较低;锚索支护因侵占周边地下空间,许多
消毒作为保障水体生物安全的主要技术,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常用的消毒技术主要包括紫外消毒和氯消毒。但单独紫外消毒没有持续消毒能力,氯消毒对于芽孢等的消毒效果不佳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相关工程人员和研究者开发出了数量众多的新型结构形式和新工艺。对这些新型结构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验证是技术推广和工程
大跨PC箱梁桥由于跨越能力强,施工方便,被大量采用。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不少桥梁出现梁体开裂、跨中持续下挠等病害。本文围绕PC箱梁桥下挠病害机理及病害控制技术开展理论
由于软土的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以及显著的流变性等物理力学特征,软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常常会出现沉降量过大,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工程问题,因此对软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