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橡胶沥青,不但可以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减缓沥青路面的老化,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还可为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因此,废旧胶粉沥青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材料应用和公路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借鉴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下四方面内容:首先,进行了ARC技术理论分析,通过干拌工艺和湿拌工艺橡胶粉对沥青的影响,确定了混合料级配的构成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而对橡胶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实际使用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和可行性分析。其次,研究了ARHM配合比设计,在ARHM设计原则和标准的指导下,对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再次,对干拌法橡胶沥青混凝土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提供的配合比设计原则、标准,确定干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胶粉掺量、配合比设计,进而确定干拌法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最后,进行了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凝土试验研究,对掺配一定胶粉比例的橡胶沥青,进行适用沥青含量试验比对,从而确定合适的配合比,进而确定干拌法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文章从橡胶沥青砼作用机理、使用性能、力学性能分析入手,深入了解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各项重要性能、指标,通过大量的试验,取得了一些宝贵试验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橡胶粉在沥青中的最佳掺加量。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掺加废旧胶粉后的沥青和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温度敏感性、低温抗裂性等指标均比未添加前有明显改善和提高,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的。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总结了适合济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成套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为我省公路施工积累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各有优势,各有其适应性。如国道220线担山屯至陈庄改建工程是济南市通往长清区的重要道路,又是连接东营、滨州、济南、泰安、菏泽等地市的国道主干线,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经过长期的行车荷载作用,路基、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2008年做的干拌法外掺橡胶粉试验段,到目前无车辙、裂缝等病害,而普通SMA-13沥青砼路面在路口位置、交通信号灯位置已有明显车辙,对比效果明显,但尚需进一步观察和试验。国道309线是济南市重要干线公路之一,淄博界至章丘西外环段位于济南市章丘境内,G309线2010年6月份用湿拌法做的试验段,目前观测尚没有车辙迹象,更没有裂缝,平整度较好,噪音明显降低。通过橡胶沥青干拌法和湿拌法两个具体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了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同时对橡胶沥青砼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观察和比较,以期采集更多数据,积累经验,为其在济南地区路面施工中大规模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