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词、时态和语态、句法等语言的角度分析礼貌理论在商业谈判中的实现。商业谈判, 是一个广为研究的课题。许多学者从心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对商业谈判所需的技巧作了深入研究。但从语言的角度来阐述语用策略对商业谈判的影响,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见。因此从语言的角度来探讨礼貌理论在商业谈判中的实现不失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绪论部分是对论文的概述,交待了写作目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整篇论文的结构布局。在相关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第一章对文献作简要的回顾,包括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其他学者对礼貌理论的研究与该理论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商业谈判具体含义的界定。第二章是案例分析。例子分三组进行讨论:一组涉及说话人/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第二组涉及说话人/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最后一组是模糊语的间接表达(off record: vague)。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措辞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礼貌的恰当措词在谈判中可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使对方做出让步的同时不丢面子。措辞欠妥,对方的面子受挫或者导致己方没有回旋的余地,往往令谈判陷入僵局。礼貌理论在商业谈判中语言层面的实现,对于双赢战略意义重大。这一部分针对具体的例子,对它们在商业谈判中对说话人和听话人起到的不同效果加以分析, 探讨在商业谈判中如何实现语言层面的礼貌,即如何维护谈判双方的面子,以达成双赢。第三章论述文化因素对商业谈判语用策略的影响。同样的措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做不同的理解,谈判过程因此可能朝着与说话人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最后是论文的总结。在简要总结之后,指出本文的研究对礼貌理论与实践可能提供的贡献。最后说明文章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