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金瓶梅》的宗教文化解读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金瓶梅》一书文化内涵深刻,它蕴含浓郁的宗教气息、厚重的历史反思和炽烈的爱国情怀。本文以小说里的“宗教文化内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文中分别从三部分对小说进行细致的宗教文化解读:分析“孝哥”形象,阐释书中“韦陀信仰”和解读《太上感应篇》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孝哥是《续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品中的孝哥兼具僧人和孝子两重身份,这决定了孝哥的行孝具有二元性。出家为僧的孝哥将寻母、尽孝作为首要任务,与中国传统的孝子一样,孝哥的行孝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现世性,带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孝哥在行孝的方式上又融入了诸多佛教因素,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又有很大差异。儒、佛两种文化的调和、渗透造就了这一特殊的“孝僧”形象。  “韦陀菩萨”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多有出现。韦陀菩萨的形象在《续金瓶梅》中具有独特意义,韦陀的职能和作用与其他古代小说相比有所不同。在《续金瓶梅》韦陀菩萨的形象较为贴近佛经原著,一改其他小说中被佛驱遣、降妖除魔的一元化形象。同时他在佛教徒心中的位置也扩展到了救苦救难的层级,韦陀已经发展成为被僧俗普遍信仰的菩萨。  作者创作的一个目的是要把《续金瓶梅》“做《太上感应篇》注脚”,不仅小说中的很多章回都引用了《太上感应篇》原文,而且《太上感应篇》的基本思想也贯穿了全书。然而“注脚”之事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既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有作者自身的思想原因,作者的精心设计,使《太上感应篇》的运用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马华文坛习惯以“字辈断代法”来划分作家群体,七字辈作家即指出生于1970年至1980年之间的作家。贺淑芳、黎紫书、翁弦尉、龚万辉、曾翎龙、梁靖芬、陈志鸿、许裕全、梁亨、张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因其文理自然,恣肆雄健的写作风格和“物我合一”的深刻内涵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古代朝鲜汉文学在苏轼《赤壁赋》的影响启发下,也出现了诸多类似《赤壁赋》的辞赋作品,包括以赵瓒韩《赤壁赋》为代表的情景再现式拟作和以李穑《观鱼台赋》为代表的地点置换式仿作。本文选取该类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社会历史批评等方法,结合具体作家作品,探析古代朝
学位
插图是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与此同时,语文教科书也存在不少弊端。基于优点与弊端两个方面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