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曼茶罗的造型艺术空间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曼荼罗源自印度,在藏传佛教中发展成熟,藏密曼荼罗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代表了佛教修习的特定场所。曼荼罗是典型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曼荼罗是佛教密宗的艺术精品,又因它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文明共性的图式,这种共性基于曼荼罗图式对于不同的地域文明介入的包容性,它本身的空间观念集合了印度、西藏、汉地等的影响,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空间美。  本文在藏传佛教曼荼罗造型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种具有曼荼罗结构特征的图像和建筑以及器物进行整理和研究,论述了这种图式对空间观念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分析了曼荼罗图式的视觉语言中传达出的空间观念。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论文中的曼荼罗造型艺术和空间概念做了主要介绍,以及针对本文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做了简单阐释;第二部分是总论,首先谈的是藏密曼荼罗的渊源及变迁,其次分析出曼荼罗之所以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主要因为它本身就是由建筑形制而来,最后介绍了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采用分论法,从平面图式、建筑、器物这三个方面入手,先分析藏密曼荼罗的共性,总结这些造型艺术所表达的空间特性,在三个主题分论之前列举了印度、西藏、汉地三个地域的古代不同哲学的空间观,并分析这些哲学宇宙观是如何在藏密曼荼罗空间造型中体现的以及探寻了藏密曼荼罗空间形态的演变;第四部分是探寻设计创作中蕴含的曼荼罗图式案例,主要分析曼荼罗结构的实用性;最后是结论,从全文来看,对藏密曼荼罗的几种造型艺术所表达的空间进行总结,其目的在于探讨曼荼罗这个古老而又有智慧的神秘图案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发展出新的可能性,指出空间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哲里木版画以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版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版画在科尔沁草原扎根以来,它便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以独特而浓烈的
期刊
汉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精美的画面构图,为我们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描绘不仅形似,更达到了神似
蒙古族民歌浩瀚如海。其中科尔沁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科尔沁民歌中女性形象民歌占很大的比分。这不仅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有关联,还与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思维特征有关
生态(Ec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Oikos),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Environment)。“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讲天地万物,共生、衍化、发展,归根到底都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