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与栽培大豆相关功能基因分离和进化关系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野生祖先种。二者之间的进化关系是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考古学、形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决栽培大豆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但是栽培大豆具体起源于中国何地至今仍没有定论。本研究选取了覆盖中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及南方地区的22份野大豆材料和3份栽培大豆品种,在果实发育相关功能基因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初步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不同地区野大豆的进化关系以及野大豆与栽培大豆的进化关系做初步探讨,并为栽培大豆起源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系统发育信息和资料。   野大豆与栽培大豆在果实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其他物种果实发育相关研究,选择并分离了如下候选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功能验证:SHATTERPROOF(SHP),FRUITFULL(FUL),SEEDSTICK(STK),APETALA2(AP2),DA1。   在进一步查阅文献及初步实验的基础上对大量分子标记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4个核基因片段(包括两个MADS—box基因片段:APETALA1内含子和SEEDSTICK内含子;两个在其他物种较低分类阶元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得到过应用的基因片段:NIA内含子和CNGC4片段)以及5个叶绿体DNA片段(trnH-psbA,psbB-psbH,rps11-rp136,trnT-L,trnS-G)构建系统树。通过对核基因片段和叶绿体DNA片段各自联合序列以及共同联合序列构建最大简约树和贝叶斯树,来分析各地区野大豆之间以及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地区的野大豆以较高支持率聚在一起,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野大豆聚在一起。说明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野大豆亲缘关系较近,并且各野大豆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联系。(2)本研究选择的东北的栽培大豆品种及广东的栽培大豆品种都和南方地区的野大豆聚在一起,显示栽培大豆品种与南方地区的野大豆亲缘关系较近,由此推测栽培大豆很有可能是由南方地区的野大豆驯化来的,然后向黄淮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传播。本研究第一次利用DNA序列并且是多基因和DNA片段的DNA序列资料探讨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的进化关系,并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建成了校园网.与此同时,Intranet也正在中小企业中迅速普及.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在其上开展远程教学、视频点播和音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
随着电子产品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微电子封装技术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其中,三维封装技术和埋入技术是目前封装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埋入技术和三维封装技术都可以满足小型化、
学位
自2008年以来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世界各地的猕猴桃主产区相继大面积爆发,溃疡病引起了世界猕猴桃产量的逐年下降,因此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威胁。
该论文研究基于视频图象检测判断监控视场中违章车辆目标的自动监录系统的具体实现. 该文在研究系统可行性方案后提出直接基于视频检测的自动监录系统的整体软硬件结构模型,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隶属偶蹄目、牛科、藏羚属,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新疆和西藏三地高海拔恶劣的生境中。由于藏羚羊绒极高的经济价值,曾遭到灭绝式的捕杀。美国渔
该论文探索的途径:首先是利用自组织法,在硅基上制备理想的模板,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模板内沉积半导体材料硅,期望得到具有发光性能的纳米结构,作为光电子集成应用器件
学位
当前,通信产业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中信号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其中无线通信中采用的阵列信号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如雷达、声呐、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