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受体能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结合,使VEGF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对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纤维组织的增生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剂量的康柏西普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及眼压的改变,来探讨其抑制滤过道纤维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其与丝裂霉素C(MMC)作用的比较,探讨青光眼术后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能否能成为抗滤过道瘢痕形成的新手段。方法:1.选择健康成年大耳兔30只(60只眼),体重2.0-2.5kg,雌雄不限,测量基础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成功制作兔眼抗青光眼手术动物模型。30只兔(60只眼)随机分为五组,且每只兔子双眼所用药物不同,并于术中兔耳处用标记笔做标记:第一组:6只兔右眼术毕后将0.1mL生理盐水注射于结膜下,左眼于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g/L的丝裂霉素的棉片3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第二组:6只兔右眼于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g/L的丝裂霉素的棉片3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左眼术毕后将0.025mL康柏西普于注射于结膜下;第三组:6只兔右眼术毕后将0.025mL康柏西普注射于结膜下,左眼术毕后将0.05mL康柏西普注射于结膜下;第四组:6只兔右眼术毕后将0.05m L康柏西普注射于结膜下,左眼术毕后将0.075mL康柏西普注射于结膜下;第五组:6只兔右眼术毕后将0.075ml康柏西普注射于结膜下,左眼术毕将0.1ml生理盐水注射于结膜下。2.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滤过道伤口的愈合及结膜的充血情况,眼前节相关反应情况,包括角膜是否有水肿、前房深度及是否有炎性反应、晶状体透明度,观察滤过泡在不同时间点的形态,照相记录,于不同时间点监测眼压,并记录。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兔子(术后7天、15天、30天),每次每组随机选取2只,共10只;将处死后的兔子完整取下眼球固定于4%甲醛固定液中24h,切取术区组织,包埋、切片后行伊红、免疫组化及苦味酸-天狼星玫瑰红染色。通过伊红染色可以观察到术眼滤过通道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高倍镜下(×200倍)进行观察、照相。经过苦味酸-天狼星玫瑰红染色的切片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术区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偏振光显微镜下Ⅰ型胶原纤维呈现出红色或黄色双折光,Ⅲ型呈现出蓝绿色双折光)。每张切片放置于高倍镜下(×200倍),于术区组织处随机选择5个视野,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7.0,分析兔眼滤过通道术后不同时间点胶原纤维增生情况,以偏振光显微镜高倍镜(×200)下选取的视野中增生胶原纤维所占视野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标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察到术区不同时间点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情况(标准为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者)。结果:1.由同一经验丰富的青光眼手术医生制作兔眼抗青光眼手术模型60只眼。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在术后眼前节变化情况(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相关情况)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各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内,各试验组兔眼术区结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滤过泡均隆起、弥散(功能性滤泡),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后,生理盐水组滤泡逐渐变小、扁平,直至术后30天,生理盐水组术区滤泡逐渐包裹呈囊样,瘢痕明显,壁厚,血管丰富(非功能性滤泡);7天后康柏西普0.025ml组滤泡变小、扁平,面积较前有缩小,但大部分为功能性滤泡;而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及mmc组均呈壁薄、隆起、弥散样的功能性滤泡,术后30天康柏西普0.025ml组、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各组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天后生理盐水组眼压逐渐升高,至术后30天,眼压接近正常,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0.025ml组在术后15天后眼压逐渐升高,但较术前偏低;而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及mmc组眼压仍保持稳定、较低水平;术后30天康柏西普0.05ml组、0.075ml组眼压分别与康柏西普0.025ml组、生理盐水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柏西普0.025ml组眼压与生理盐水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眼压及mmc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兔子(分别于术后7天、15天、30天),完整取下眼球后固定,切取术区组织包埋、切片、染色。(1)组织切片行伊红染色后结果显示:各组术后术区结膜下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包括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小而圆,核浆比很大,核浓染成深蓝紫色;浆细胞胞浆略嗜碱,核染色深、偏位,大小介于淋巴细胞和巨噬/多核/巨细胞之间)。在生理盐水组术区球结膜下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康柏西普各剂量组及mmc组术区球结膜下组织结构稀疏,可见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后结果显示: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及mmc组滤过道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在相同时间点比较要少于康柏西普0.025ml组。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及mmc组滤过道合成在相同时间点合成的成纤维细胞数基本相同,在相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0.05ml组分别与康柏西普0.025ml组及生理盐水组滤过道的成纤维细胞生成数量,在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柏西普0.025ml组及生理盐水组滤过道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切片组织行苦味酸-天狼星玫瑰红染色结果显示:各组术区组织增生的胶原纤维(Ⅰ型、Ⅲ型)随着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的含量逐渐增加,康柏西普0.05ml组、康柏西普0.075ml组及mmc组滤过道合成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含量相对稀少、规则,在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0.05ml组分别与康柏西普0.025ml组及生理盐水组滤过道合成的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盐水组滤过道合成的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相对致密、紊乱,与康柏西普各剂量组于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小梁切除术后采用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滤过道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维持滤过泡的形态。2.康柏西普对眼部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3.0.05mL、0.075m L剂量的康柏西普抗瘢痕作用强于0.025mL的剂量;而0.05mL康柏西普剂量与0.075mL康柏西普剂量抗瘢痕作用无明显差异。4.康柏西普(0.05mL,0.075mL)能有效的在兔眼抗青光眼术后的初始愈合阶段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最终有效的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胶原蛋白Ⅰ型、Ⅲ型的合成,实验表明康柏西普可通过抗VEGF从而抑制瘢痕的形成来防止滤过道瘢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