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制备硅气凝胶的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新兴材料的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硅气凝胶是由Si O2纳米粒子相互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密度低(~0.003 g/cm~3)、孔隙率高(80%~99%)、比表面积大(~1200 m~2/g)和导热系数低(0.01~0.02 W/(m?K))等优点,在建筑节能保温、航空航天、催化剂载体、高能物理和吸声降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伟大工程中,硅气凝胶的相关产业必将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拓宽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体系和降低硅气凝胶的制备成本,在常压干燥条件下得到大尺寸的硅气凝胶,本文提出一种以水/乙醇/正己烷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SFME)为溶剂体系制备硅气凝胶的方法。复合硅源经SFME体系水解后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经老化处理后常压干燥制备硅气凝胶,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一套完整的以SFME体系为溶剂制备硅气凝胶的配方和工艺步骤,在免除传统常压干燥制备硅气凝胶过程中的表面修饰和繁琐的溶剂交换过程的同时对样品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通过添加双甲基硅源制备出一种SFME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制品,双甲基硅源的加入显著提升了硅气凝胶的疏水性能。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有关的实验结果。(1)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的制备与表征。通过目视滴定法绘制SFME体系的相图,利用电导法测定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的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油相正己烷的增加,体系的电导率呈现出起始的快速上升阶段、中间的缓慢下降阶段和最后的快速下降阶段三个变化阶段,据此可将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的单相区划分为O/W、B.C.和W/O的三种亚微相区。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对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中甲基橙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正己烷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甲基橙的最大吸收波长随着正己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出初始的快速下降阶段、中间的水平稳定阶段和最后的快速下降阶段三个阶段的变化趋势,据此可验证电导法对SFME体系亚微相区划分的正确性,并得到一份完整的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的三元相图。(2)以水/乙醇/正己烷SFME体系为溶剂,由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不溶于水,且O/W型微乳液适合溶解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本实验所有反应过程均在水/乙醇/正己烷形成的O/W型SFME体系中进行。正硅酸乙酯(TEOS)和MTES为前驱体,盐酸(HCl)和氨水(NH3·H2O)为酸碱催化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位修饰剂,采用两步酸碱溶胶-凝胶法经乙醇老化和常压阶梯干燥获得硅气凝胶。对相关原料的添加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工艺配比。以TEOS:MTES:Et OH:H2O:正己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25:0.75:12:10:0.1:0.07为原料的最佳摩尔比,水解时间为30 min,水解p H为2-3,凝胶p H为6-7,老化液为p H=8的乙醇溶液,老化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24 h,干燥方式为80℃、100℃和120℃阶梯干燥。所得硅气凝胶的密度为0.127 g/cm~3,孔隙率为94.4%,BJH平均孔径6.35 nm,平均粒径为19.86 nm,比表面积为341.56 g/cm~3,接触角为132.6°,导热系数为0.0503 W/(m?K),孔径在2-20 nm的孔约占总孔容的83.39%,为无定形结构,具有较好的微观形貌和明显的Si-O-Si和Si-CH3的红外特征峰。(3)为了进一步提升以SFME体系为溶剂制备硅气凝胶的性能,本文添加含有双甲基的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作为增强相,制备出一种SFME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当DEDMS的添加量为0.08 mol时,所得硅气凝胶的密度为0.157 g/cm~3,孔隙率为93%,BJH平均孔径3.92 nm,导热系数为0.0522 W/(m?K),平均粒径为15.78 nm,较未添加DEDMS时降低了20.54%,疏水角为152.5°,疏水性能较未添加DEDMS时提升15%,为介孔Si O2组成的无定形结构,具有较好的微观形貌和明显的Si-O-Si和Si-CH3的红外特征峰,-OH含量仅约占总质量的0.32%,孔径在2-20 nm的孔约占总孔容的84.31%,样品在240.5℃以下可以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能,当温度超过510℃时,样品的疏水性能完全消失。
其他文献
智能窗是能在特定条件刺激下改变自身性质的光学器件,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对刺激响应的材料。光致变色材料是应用于智能窗领域的常见材料之一,适用于光致变色智能窗的材料需要透明度高,制备简易。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因其可逆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低的成本符合光致变色智能窗的需求,水凝胶及其衍生物的高透明易制备的特性也适用于智能窗的构建。具体内容如下:(1)将氧化钨(WO3)纳米颗粒与聚乙烯醇(PVA)和甘油(Gly)结
学位
碳刷是动车组接地装置摩擦副的核心部件,由铜粉和石墨通过粉末冶金制成的一种铜/石墨复合材料,碳刷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需要导电和耐磨的领域,本文结合碳刷的工作条件,对动车组接地装置进行载流摩擦磨损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电流,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速度条件下碳刷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其摩擦磨损机理。本论文通过自制的高铁接地装置多功能仿真试验台,对接地装置进行了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并对碳
学位
裂隙是煤中气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决定着储层渗透率的大小。煤储层在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影响下具有较强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而沁水盆地南部是我国煤层气商业开发最有前景的地区之一,因此,对该区域的储层裂隙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体视显微镜和图形处理技术等方法对选自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煤样的裂隙自然属性进行了精细量化表征,并采用超声监测分析仪和
学位
农用地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便自发发生并一直延续至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逐渐形成“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格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农用地的经营规模小、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生产效益低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集体经济增速较慢,农户流转意愿不强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农用地流转纠纷、不规范
学位
本文采用搅拌铸造成功制备了CF40、CF40C和CF80C各系列(依次表示为在铜液中添加铜箔包覆球磨40 h处理的纯Fe粉末、球磨40 h处理的Fe-2wt%C预合金粉末和球磨80 h处理的Fe-2wt%C预合金粉末),并通过锻造和连续冷拉拔制备了Cu-Fe系合金线材,研究了Cu-Fe系合金不同拉拔态的合金组织及其性能;通过对Cu-Fe系合金线材在450℃保温2~50 h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
学位
中国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高强度煤炭资源开采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动能,同时引起一系列的矿区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监测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科研价值。InSAR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广域形变监测手段,并且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多时相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区形变监测。但是,InSAR在矿区形变监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学位
随着对微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微操作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精密工程、遗传工程、医疗机械、光纤对接等多个领域。作为微操作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的微操作系统,微夹钳装置在微小物体的微装配及高精度微操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现有微夹钳装置存在夹持范围小、结构尺寸大等问题,本文以压电陶瓷作为微夹钳的驱动源,以多级柔性放大结构作为微夹钳机械结构,实现微夹钳大范围、高稳定性夹持操作。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1.通过设计要求
学位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多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广受关注。其中,聚乳酸(PLA)完全来源于能够再生的植物资源中,且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捕捉与封存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于PLA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因此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但由于PLA存在结晶速率慢、柔韧性差、吸湿性较差等缺陷,使得其在工业生产和应用方面受到限制。针对PLA各项性能特点,结合PLA的主要缺陷,本文将
学位
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监测对于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以及干旱监测至关重要。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异性为作物需水量提供良好信息,有助于改善农业水资源管理。传统的人工单点实测法获取的土壤水分数据不仅耗费人力财力,且在区域上不具有代表性、实时性差。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动微波遥感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时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数据,但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对大区域的干旱监测及水资源管理
学位
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由W、Nb、V、Mo等过渡金属和氧原子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多核簇合物,在金属—氧簇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Keggin型Mo(V)/W-O簇基杂化材料作为簇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且具有表面负电荷高、极性溶剂中溶解性高、分子量大和可调配、易组装的结构等特点,在荧光、催化、电化学、医药和磁学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Mo(W)酸及盐、五氧化二钒、过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