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形象研究——以春树、张悦然、韩寒、李傻傻小说为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文学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0后”作家们带着新异的想法,怀揣着各自的文学梦想,在中国文坛上闪耀着光辉。他们大多受到大众文化的感染,出自于“新概念作文大赛”,收益于网络的普及,成为媒体杂志关注的红人。他们的作品凝结了这一代人特有的经历、感受与思考。小说中刻画的青春形象,叛逆而忧郁,伤感而偏执,细腻而纯真,令人不断回味与思考。本文以春树、张悦然、韩寒、李傻傻四位“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以一个新角度透视“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探讨“80后”作家笔下青春形象独特的美学意蕴,以及青春形象背后所反映的现实意义。  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的是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写作的基本思路等。第二部分主要概述“80后”作家的发展现状及其青春文学的创作背景。第三部分以春树、张悦然、韩寒、李傻傻四位“80后”作家的创作为案例,着重对其中独具特色的两种典型形象“坏女孩”和“半成人”进行抽样分析。第四部分进一步阐述青春形象的美学特征。第五部分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为论元结构理论问题的专题论文。针对对象为自20世纪80年代起生成语法学的“原则与参数理论”阶段,经过90年代最简方案阶段至今形成的论元结构理论模型及认知语法学对相关
张爱玲与赵树理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教育经历,形成了沦陷区的通俗读物和解放区的说唱文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两种文风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通俗性。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