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虾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近年来,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已成为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如果不能及时去除,将会引起暴发性虾病,使得对虾无法正常生长,甚至中毒死亡。传统池塘养殖通过换水去除水体污染物,多数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被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不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污染水体环境。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是一种循环利用养殖用水,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质增产效果的可持续养殖模式,存在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运营技术难度大、难以大面积推广等问题。本课题组提出的内循环对虾养殖模式,将预先挂膜生物填料内置对虾养殖池,充分利用对虾养殖池空间,具有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微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可以为对虾提供营养补充,提高其生长性能,还可以利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效吸收氮磷等物质,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用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两种微藻,研究其对内循环和换水两种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高通量技术分析了内循环养殖系统聚氨酯填料生物膜形貌和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设置内循环+蛋白核小球藻(D1)、内循环(D2)、换水+蛋白核小球藻(D3)和换水(D4)4个养殖系统,在60 d的养殖过程中,NH4+-N、NO2--N、NO3--N浓度均呈上升趋势,系统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各系统NH4+-N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0.1 mg·L-1),NO2--N平均浓度依次为1.77±1.18 mg·L-1、0.28±0.14mg·L-1、4.11±2.50 mg·L-1、4.75±2.89 mg·L-1,NO3--N平均浓度依次为36.97±14.48mg·L-1、41.77±17.06 mg·L-1、9.08±4.84 mg·L-1、7.40±3.19 mg·L-1,对虾成活率依次为75.0%、79.7%、70.3%、67.2%。(2)设置内循环+雨生红球藻(Y1)、内循环(Y2)、换水+雨生红球藻(Y3)、换水(Y4)4个养殖系统,在60 d的养殖过程中,NH4+-N、NO2--N、NO3--N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各系统NH4+-N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0.1 mg·L-1),Y1、Y2显著低于Y3、Y4,Y1、Y2间无显著差异,Y3、Y4间有显著差异,NO2--N平均浓度依次为0.37±0.28 mg·L-1、1.14±0.95 mg·L-1、2.17±1.45 mg·L-1、3.41±1.73mg·L-1,系统间有显著差异,NO3--N平均浓度依次为26.22±12.10 mg·L-1、23.32±11.63 mg·L-1、11.49±7.99 mg·L-1、9.99±7.32 mg·L-1,系统间有显著差异,对虾成活率依次为75.0%、68.8%、73.4%、61.1%。(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氨酯填料吸附物中主要以杆状细菌(7.5~8.5μm)为主,伴有少量的球状细菌(1.0~1.5μm)和丝状细菌(7~8μm);聚氨酯填料生物膜上主要以短杆状细菌(1.5~2.0μm)为主,伴有少量的球状细菌(0.8~1.5μm),以菌胶团形式聚集在填料表面生长,在投加蛋白核小球藻系统填料上发现大量蛋白核小球藻残留,而投加雨生红球藻系统未观察到。(4)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聚氨酯填料吸附物和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投加蛋白核小球藻系统填料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低于未投加系统,投加雨生红球藻系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未投加系统;投加蛋白核小球藻系统与未投加系统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性明显大于投加雨生红球藻系统。(5)投加蛋白核小球藻系统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41.6%)、变形菌门(19.5%)和脱硫菌门(8.3%),优势菌属为Acanthopleuribacter、norank_f__norank_o__PB19、Catenovulum和SM1A02等;未投加系统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45.3%)、拟杆菌门(27.6%)和浮霉菌门(6.4%),优势菌属为Sungkyunkwania、Ruegeria、Rheinheimera和SM1A02等。(6)投加雨生红球藻系统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47.6%)、拟杆菌门(25.4%)和浮霉菌门(5.7%),优势菌属为unclassified_f__Saprospiraceae、norank_f__norank_o__Kordiimonadales、Aliikangiella和Pseudohongiella等;未投加系统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40.8%)、拟杆菌门(36.3%)和酸杆菌门(12.2%),优势菌属为unclassified_f__Saprospiraceae、Acanthopleuribacter和norank_f__norank_o__Chitinophagales等。
其他文献
为减缓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危害,越来越多国家将碳中和作为其气候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低碳转型、多能互补、信息融合的能源互联网是碳中和行动的重要技术手段。能源互联网通过将能源网与交易网、信息网融合,以经济性、环保性、可再生能源配比、储能比为目标,实现能源供应的灵活生产与调度。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所代表的多能互补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导致能源系统的规划与投资运营模式变得愈加复杂;涉及多能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竞相推出自己的APP,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优势进行竞争。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功能已经大同小异,其本质上也不再纯粹是仅仅解决金融业务的产品,而是整合多种资源的金融科技产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在升级,人们更倾向于购买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产品,在互联网金融日趋同化的背景下,如何使用情感化设计打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公共交通具有客运量大、占用道路资源少、运输效率高等优点。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发展。在城市信号控制系统中,干线协调控制与公交优先控制都能够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实质上这两种控制方式的最终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干道协调控制需要保证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益最
自汽车诞生以来,为人类发展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是高居不下的交通事故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害。在“人-车-路”行驶环境中,人类驾驶员的失误操作是酿成惨剧的主要原因,而智能车辆中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或代替驾驶员去驾驶车辆,极大减少由驾驶员引起的交通事故数量。因此,智能车辆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运动控制是智能车辆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感知融合和决策
随着交通拥堵的加剧,交通拥堵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意外交通堵塞的发生主要产生来源为意外事故和意外交通干扰(例如,交通事故,货物散落,停车等)。多项研究表明,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建立交通违法行为自动检测和取证的信息系统尤为迫切。论文主要讨论了以下3点内容:(1)首先介绍了基于特征提取的运动车辆识别算法,而后介绍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
全氟烷基物质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在全球及生物圈内的广泛分布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引起人民广泛关注。以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为代表的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长期以来被公认是持久性污染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内分泌干扰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等特点。全氟辛酸(PFOA,C7F15COOH)是环境中最常用的PFASS之一,由于其在水体中的广泛存在及其生物积累能力而成为全球关
世界范围内的水和污水处理、城市水环境管理领域均面临着水质数据实时获取困难、工艺过程自动化水平落后于其他行业的问题。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基本多以污水处理厂运行人员的经验为主,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脱节。污水处理厂的关键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磷酸盐,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需要人工检测或在线获取较困难,并且自动化仪表对以上水质指标的获取存在较大的时间滞后,无法满
当网络时代从网络3.0(即移动网络)发展到网络4.0(即物联网)时,网络的发展以直线性上升趋势不断迭代更新。在该发展趋势下,发生转变的不仅仅是商业,人们日常社交也呈现:线下—虚拟现实的线上交流模式。在网络3.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进行聊天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即时通讯时代的社交是一场虚拟现实、拟人化的社交过程。该阶段的社交除了基本的传递信息外,更是一场将在网络中进行的对话变成更加真实、细节丰富的虚拟
我国绝大部分油气资源来自近海区域,国内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盆地位于渤海盆地,储量大约为十亿吨。海洋平台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原因经常会受到风、浪、流、冰和地震等环境载荷的作用,这些动力载荷对于平台的正常使用以及安全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海洋平台在极端荷载下的振动反应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基于摇摆柱的海洋平台结构体系,摇摆柱外置只能单方向提供抗侧移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同时为了增加其耗能能力,提出将外
我国现存大量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些既有结构服役数十年,存在结构劣化的问题,对抗震十分不利。且既有结构建造时未考虑保温措施,不能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如需对其进行性能提升,一般的做法是先加固再做保温。然而这种做法工期长,后粘保温板质量不能保证,切割保温板的碎屑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快速实现既有老旧建筑的补强,同时又能提升保温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使用空心玻璃微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