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江苏省大样本现况调查,制定学龄前阶段的本土化儿童运动评估工具(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Chinese edition, MABC-C)常模及评分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ease,4th edition-revised, DSM-IV-TR)中,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诊断标准,调查学龄前儿童DCD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城区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on Motor Development for Pre-school Urban Children, FESMDPU),调查学龄前儿童DCD与家庭运动环境的关联性;制定学龄前儿童DCD干预方案,评估干预效果。方法:1.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2012年1月,根据江苏省的地区分布,在苏南的吴江、昆山,苏中的扬州,苏北的淮安、盐城5个城市设立合作中心。各市自行抽取5所幼儿园,按性别按年龄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采用MABC-C测试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按照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制定学龄前儿童的MABC-C常模和评分标准。2.采用MABC-C、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问卷(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 DCDQ)、学龄前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 WPPSI)、儿童一般情况问卷调查,按照DSM-IV-TR诊断标准,获得学龄前儿童DCD流行病学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及环境因素与DCD的关联性。3.采用FESMDP,调查学龄前儿童家庭运动环境情况,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运动环境与DCD、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动静态平衡的关联性。4.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方法,分析儿童早期大运动里程碑发育与学龄前儿童DCD的关联性。5.结合DCD儿童的运动发育特征和家庭环境特点,制定干预方案并实施,引入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干预措施对DCD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土化儿童运动成套评估工具的常模建立1.1 抽取5个城市25所公立幼儿园813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苏南地区2976名,苏中地区1521名,苏北地区3640名,6名儿童因身体原因中途退出后,共8131名儿童完成MABC-C测试。1.2 根据儿童运动发育特点,将样本人群划分为6个年龄组,分别为3岁~,3.5岁~,4岁~,4.5岁~,5岁~,6岁~。按照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按百分位数分别计算原始分,然后转换为1-19分的标准分,分别对应0.1-99.9百分位,得到平均分为10分,标准差为3分的标准分。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动静态平衡三个分量表及MABC-C总分的标准分。1.3 根据MABC-C总得分情况和评判标准,制定“红绿灯”评估系统,63分及以下提示运动协调能力异常,标记为红色;64-71分,包括71分提示运动协调能力可疑异常,标记为黄色;71分以上则提示运动协调能力正常,标记为绿色。2.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1 7894名儿童中共356名诊断为DCD,患病率为4.5%。其中,男孩249名,女孩107名,男女比例2.3:1。小年龄组(3岁~、4岁~组)儿童的DCD患病率(5.4%),显著高于大年龄组(5岁~、6岁~组)儿童的患病率(3.8%),其X2=11.137,p=0.001。男孩DCD患病率(5.7%)显著高于女孩(3.1%),其X2=30.179,p<0.001。苏中地区儿童DCD患病率(5.5%)高于苏南地区(4.6%)、苏北地区(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90,p>0.05)。结果提示,DCD高发于小年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但未见地区差异。2.2 DCD的患病率中,早产儿(6.9%)显著高于足月儿(4.4%),其XZ=6.223,p=0.013;低出生体重儿(8.0%)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4.4%),其X2=6.449,p=0.011。不同母亲、父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结构的儿童,DCD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7.192,1.521,3.898,p均>0.05。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的DCD患病率为4.8%,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的DCD患病率(3.5%),X2=4.668,p<0.05。2.3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混杂因素后,早产、低出生体重与DCD无显著相关(p=0.057,0.107),但独生子女家庭与DCD却显著相关(OR=1.359, 95%CI=1.021-1.810, p=0.036).3.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与家庭运动环境3.1 在DCD组儿童中,户外运动环境、大运动玩具、精细运动玩具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U分别为125380.500,131806.500,123529.500,p均<0.01。室内运动环境得分,两组儿童相比差异无显著性(U=149310.000,p=0.230)。不良养育方式家庭的儿童DCD患病率(5.6%)显著高于良好养育方式家庭的儿童(3.5%),其X2=6.324,p=0.012。3.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儿童年龄、性别、早产、出生体重、孩子数等相关因素后,户外运动环境与DCD显著相关(0R=0.787, 95%CI=0.699-0.887);大运动玩具与DCD显著相关(0R=0.833,95%CI=0.738-0.940);室内运动环境、精细运动玩具、家庭养育方式与DCD无显著关联性(p分别为0.080,0.608,0.249)。3.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混杂因素后,手灵巧度与精细运动玩具显著相关(0R=0.892,95%CI=0.810-0.983)。目标抓握能力与户外运动环境显著相关(0R=0.852,95%CI=0.759-0.955);与室内运动环境显著相关(0R=1.269, 95%CI=1.070-1.504)。动静态平衡与户外运动环境显著相关(0R=0.864, 95%CI=0.767-0.974)。4.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与早期大运动发育4.1 独立坐、独立爬的正常组、可疑组、落后组间DCD患病率,无显著差异(X2分别为3.566,3.356,p均>0.05)。独立走的落后组DCD患病率(9.8%)显著高于可疑组(4.9%)和正常组(3.2%),其X2=25.422,p<0.001。4.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混杂因素后,独立坐、独立爬的发育与学龄前儿童DCD无显著相关(p分别为0.700,0.708)。独立走的发育落后与学龄前儿童DCD显著相关(0R=2.911,95%CI=1.733-4.889),可疑落后与学龄前儿童DCD无显著相关(OR=1.515,95%CI=0.987-2.328, p=0.058)。4.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混杂因素后,独立坐、独立爬的发育与学龄前儿童的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动静态平衡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但独立走的发育落后与学龄前儿童的手灵巧度显著相关(0R=2.264, 95%CI=1.426-3.595),与目标抓握能力显著相关(OR=1.786,95%CI=1.084-2.943);与动静态平衡能力显著相关(OR=1.716,95%CI=1.024-2.875)。5.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干预及效果评价5.1干预组儿童干预前、后MABC-C测试得分,除手灵巧度得分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外(t=0.287,p=0.774),MABC-C得分干预后(58.17±6.13)显著高于干预前(55.06±7.24), 目标抓握得分干预后(12.93±3.40)显著高于干预前(11.83±3.27),动静态平衡得分干预后(28.21±5.51)也显著高于干预前(26.41±6.60),t分别为2.967,2.106,2.256,p均<0.05。5.2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干预及其它混杂因素,3个月后MABC-C复测得分较第1次测试得分显著提高了1.308个单位(p<0.001);干预后,控制基础分和时间效应及其它混杂因素,干预组的MABC-C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680个单位(p<0.001);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了1.802个单位(p<0.001)。结果提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存在自然生长现象,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显著提高。5.3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干预及其它因素,3个月后与第1次得分相比,手灵巧度得分、动静态平衡得分无显著提高(p分别为0.859,0.053),目标抓握得分则显著提高了0.731个单位(p=0.004);干预后,控制基础分和时间效应以及其它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得分无显著提高(p分别为0.491,0.160),动静态平衡得分显著提高了1.212个单位(p=0.008);干预组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手灵巧度得分、目标抓握得分亦无显著提高(p分别为0.348,0.269),动静态平衡得分则显著提高了1.451个单位(p=0.004)。结果提示,目标抓握能力存在自然生长现象,经干预后,儿童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结论:1.本课题研究了本土化的第一阶段儿童成套运动评估工具(MABC-C),制定了评估常模和评分标准,建立“红绿灯”评估系统,可在儿童保健、心理和教育等学科中,评估学龄前儿童的发育性协调障碍。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资料的学龄前儿童DCD患病率为4.5%,与国际报道相近。学龄前儿童DCD患病率与儿童年龄、性别相关,但未见地区差异。独生子女家庭是DCD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3.家庭户外运动环境、大运动玩具的缺乏与学龄前儿童DCD显著相关。4.独立走的月龄晚于15个月与学龄前儿童DCD密切相关。5.干预训练可改善学龄前DCD儿童的动静态平衡能力,使整体运动协调能力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儿童患者缩短候诊时间、优化就诊流程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屈光不正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正> 黄州地处湖北省东部,原为黄冈县,现为黄冈市黄州区。黄州濒临长江中游北岸,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其境内为大别山南麓,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黄州楚墓主要集中分布于市治
期刊
目的观察大黄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需要术前肠道准备的妇科患者分为大黄组及番泻叶组,对两组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排便情况、清肠效果、术后肠功能恢复、术
法国新浪潮对世界电影影响深远,本文讲述了新浪潮的组成部分和各自的美学特征。好莱坞从新浪潮中受益匪浅,使美国电影摆脱危机进入新好莱坞时期,同时新好莱坞电影也体现出了
<正> 《伤寒论》中太阴病,只有八条条文,是全书中篇幅最少的一篇,尽管内容不多,但其中有争议的问题尚不少。现就太阴病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看法。太阴病的性质仲景以“腹满而
施工降水是水利及基础工程软基开挖施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若方案选择合适,运行措施得力,可以确保工程施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作者多年工程实践,就基坑开挖深井降水的
研究了氯化钙的添加量对牛乳酶凝乳特性和凝块得率的影响。在牛乳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氯化钙,测定牛乳中钙磷浓度、酶凝乳的硬度、胶黏度、持水力、凝乳时间、凝块得率等指标
中国传统狮子艺术凝聚着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与思维方式,呈现出兼容并蓄而又独树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传统装饰艺术造型中的瑰丽珍宝,狮子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
廷寄是清代军机处特有的下行公文,其格式之演变不仅是军机处规制日趋严密的缩影,而且是清廷政局及人事变动的“晴雨表”。因廷寄格式之演变不仅不见于史籍之记载,也多为学界
本文以中铁物资柳州物流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该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及安全教育各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解;其次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发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