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面向任务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一种面向任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通常由大量密集部署在某个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位于区域内或区域附近的数据汇聚节点组成。由于传感器节点在电源能量、通信能力、计算和存储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如何使多个传感器节点协同工作并完成既定的任务,同时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是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现有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方法中,多通过路由协议和拓扑控制技术来实现,这两种方法主要关注于如何提高网络能量效率,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但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通常对任务的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当任务有很高的实时性要求时,就需要牺牲部分节点的能量,通过节点间的协同作用和自组织过程,高质量且高效的完成任务。因而对于体积小、价格低廉的传感器节点而言,设计出一个面向任务分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机制是合理且迫切需要的。本文基于分布式任务分配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Q-学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机制,该机制旨在通过节点间的自组织过程,高质量且高效的完成任务。该机制基于任务分配过程中节点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设定节点完成任务频数阈值,统计完成任务次数较多的非邻居节点和很少完成任务或从未完成任务的邻居节点,并将其加入到分配任务的源节点的候选邻居集合中,然后采用Q-学习算法学习到达贡献资源节点的最优路径,进而调整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同时,删除源节点候选邻居集合中很少完成任务的邻居节点;从而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确保在高效分配任务的前提下减少网络平均传递延时,并自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此外,在综合考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多变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在开放环境下传感器节点间进行自组织的机制,该机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情形,针对新节点加入网络和网络中节点离开等导致网络拓扑动态改变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机制使每个传感器节点基于TDR和历史信息建立合作邻居。这种合作邻居关系进而有助于传感器节点在未来高效地分配任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规模的网络中部署相同数量的节点,上述两种算法在网络的整体收益、时间消耗、平均传递延时和成功完成任务比率等方面,表现出了优于其它机制的性能。同时,采用本文所讨论的机制能够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缩短平均传输延迟,高效完成任务。这也表明了两种机制的潜在应用。
其他文献
行人检测技术(Pedestrian Detection Technology)作为目标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几年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在智能车辆(Smart Vehicle)
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自动识别。相比传统的IC卡和磁卡等,它有着读写距离远、识别速度快、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物流与供
网络发展的特点是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异构性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对于网络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网络飞速发展的需求,分布式网络管
阵列测向(Direction Finding)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阵列测向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涉及到雷达探测、通讯、目标侦察、声纳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质量、合体性、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二维服装CAD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的CAD应用要求,服装CAD迫切需要由目前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今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由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从1993年9月开始,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组织制定的IEEE145
帧速率上变换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是提高视频信号的时间分辨率,即根据原有的低帧速率图像序列产生一系列新图像帧插入到原来的序列中。序列图像和视频中具有的丰富的
盲源分离技术是通信信号处理领域里的重要分支,在早期阶段,由于未考虑信号传播时的延迟和滤波效应,得出了许多基于线性瞬时混合模型的经典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实际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