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环境问题与之而来,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是当今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首先采用稳健主成分空间异常值的诊断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2000-2009年的经济增长指标与环境污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符性分析,然后利用稳健主成分回归对三种污染物排放量的经济增长构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西藏、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这4个地区的经济指标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相符性较差。同时,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人均收入系数的变化表明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倒U型。另外,进出口贸易、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恶化了环境,其余经济指标的效应跟污染物种类有关。最后,从污染物类别来看,经济指标对污染物的边际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废水排放经历了从无稳定关系到两者存在明显的同向作用,废气排放的边际效应最大,S02最小第三章首先利用1991-2010年中国3种污染物的排放数据,通过LMDI分解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规模效应是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应则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污染物不同,两种效应的大小和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提高生产中的绿化技术水平是关键,但是三种污染物的分解过程都出现了规模效应明显大于技术效应的情况。因此,在强化技术水平之时,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之能够“有效”贡献于污染物减排,是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四章首先采用聚类分析克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同质”假设,利用1990-2009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环境水平变化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收入高排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收敛,高排放低收入地区则不存在收敛关系,其他两个地区的收敛性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有关。另外,经过异质性分组后所得到的各地区之间收敛速度远低于目前相关研究所测算出的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首先采用前述方法克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同质”假设,并根据城乡混合基尼系数对人均GDP进行调整,利用1991-2009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对同种污染物进行全国层面的估计及对不同污染物采用相同的分组模式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调整后的人均GDP与污染物的估计结果印证了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右移的假说。产出方程则表明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并且单位环境污染的反作用要强于其他单位要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同种要素投入对不同组别的经济促进作用也不尽相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