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页岩油气发展势头强劲,而只有在钻井过程中采用油基钻井液才能避免引起井眼垮塌和产能下降。油基钻井液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柴油作为油基钻井液的主要组分,同时也是含油钻屑的主要环境污染物。现阶段国内外对油基钻屑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这些方法都存在诸如成本高、二次污染风险或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发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率的油基钻屑处理方法势在必行。与此同时,CO2开关溶剂因其可逆,安全,环保无害的特性被广泛关注。若能将开关溶剂成功应用于分离含油钻屑中的柴油中去,不仅可以实现简单操作,高效除油,还能避免造成污染或二次污染,安全,绿色,必将在工业应用上有极大的潜力。因此,本文选取了一系列的胺构建三种开关溶剂体系。选取二乙胺、二正丙胺、二正丁胺、N-乙基丁胺作为极性可变的开关溶剂。通过闪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对开关溶剂进行初步的筛选,通过红外光谱与电导率的变化验证其开关性能。选取二正丙胺极性可变开关溶剂,通过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温度、气速、分子结构对其开关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它们与柴油所构建体系的稳定性,通CO2后对柴油的回收效果。应用CO2刺激响应型极性可变的开关溶剂实现了柴油的分离并达到了一定的处理效果。选取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环已胺、N-乙基哌啶,三乙胺,N,N-二甲基丁胺构建亲水性可变的开关溶剂。通过相变化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其开关性能,核磁氢谱验证了亲水性开关的质子化。通过相变化研究了分子结构、温度、气速对其开关性能的影响。选取上述亲水性可变开关中的N,N-二甲基环已胺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了亲水性开关溶剂/柴油体系的稳定性、通CO2后对柴油的回收率,证实了亲水性开关在分离柴油中的良好效果。本文选取了 N,N-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二乙氨基乙醇构建离子强度可变的开关水。通过核磁氢谱证明了通CO2后开关水的质子化,通过电导率的变化考察其可逆性。除此之外,通过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分子结构、气速、温度、浓度对开关水开关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它们与柴油所构建的乳液体系的稳定性以及通CO2后对柴油的回收效果。开关水实现了对柴油的高效分离,避免了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