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M方法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现有的研究证券监管的文献不同,本文尝试采用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的DIM方法,将证券监管体制看作是一个决策机制,从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角度对中国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的观点:1、从证券监管体制的决策结构角度来看,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的决策结构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在证券监管决策权的来源方面,要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决策结构进行改进.2、在证券监管体制的信息结构方面,我国原有的证券监管体制不能保证信息传递给决策者的真实性、充分性与及时性,这导致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3、从证券监管体制的动力结构来看,科学的监管体制需要我们在动力结构中必须重视个人目的在证券监管体制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组织的统一程度,采取合适的动力方式以及构建合适的激励结构.4、本文的研究将证券监管体制看作是一个决策机制.它的作用的发挥需要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之间协调配合.当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的内容以及其联系方法不同时,整个监管体制就发生了变化.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其本质就是证券监管决策机制的改革.所有制的改革、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证券监管组织体系的完善对于证券监管决策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全文除导论外有八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它为我们研究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提供了一个环境基础.第一章研究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在对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的渊源与轨迹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进行了2分析,最后,对我国证券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章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实践.主要是对我国证券监管的目标、监管的原则,我国证券监管的组织体系的变革情况,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交易市场、证券商与证券业监管的实践,证券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各国的证券监管的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提出证券监管体制的DIM研究方法之后,用该方法对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研究,这也是本文的主体内容.第三章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概念与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对体制的概念、功能、体制与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了本文对证券监管体制的研究方法——DIM方法.第四章研究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中的决策结构.本章首先对证券监管决策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中决策权的性质、决策权的来源、决策权的分配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最后提出了科学的证券监管体制对决策结构的改革要求.第五章是对证券监管体制中的信息结构所做的分析.本章首先对证券市场中信息结构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对证券监管体制与信息传递给决策者的充分性、真实性与及时性,证券监管体制与信息的传输渠道、证券监管体制对决策的协调以及证券监管体制与信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后提出了科学的证券监管体制对信息结构的改革要求.第六章是对证券监管体制中的动力结构所做的分析.本章首先对动力结构、动力结构与个人需要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与组织的统一问题、证券监管体制与动力方式的选择以及证券监管体制与激励结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科学的证券监管体制对动力结构的改革要求.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这是一个总结性的部分,在将证券监管体制看作是一个决策机制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决策机制也即构建科学的证券监管体制对所有制改革、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证券监管组织体系的完善的要求.
其他文献
该文以1997年-2000年期间,在沪、深两市挂牌的上市公司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从而发生控股权转让型重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发生了控股权转让型重组的上市公司做中长
冲击模型是可靠性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般被用于刻画在随机环境下运行、并持续受到外界冲击的工作系统的失效分布、维修策略等问题。冲击模型以电子、通信、医学等领域为
1、论文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关于金融危机救济研究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基本理论,即金融危机救济的定义描述、金融危机救济存在的经济学解释,第二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