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与之成正比。在国内建筑创作多样繁荣的表象背后,是实质上的贫乏、单调和趋同。城市与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地方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趋于相似。虽然很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体悟、吸收和消化当代建筑形态构成,也不乏优秀作品,但对西方建筑形式语汇的实质性付之阙如。中国建筑界的精英已感觉到建筑形式构成研究的紧迫性。运用心理学方法系统地去分析当代建筑的形式语言,就建筑形式本身去研究形式,目前尚属空白。无论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还是文化建设的需求,或是建筑的呼唤,都需要我们对当代建筑形式语汇重新加以审视,作深层次的研究来弥补这一缺环。 该论文是以当代建筑探索性流派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基础来解析,寻找建筑形式的建构模式和深层意义。研究的方法是对建筑实践加以归纳、综合、分析和比较,试图以方法的纯净换取理论的纯粹清晰,使实证与思辩、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起来。文中在运用心理学方法解析作品时,尽量避免以某种特定的具体事物去代替另一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解释。因为欣赏者从一件作品中所做出的种种联想,往往带着纯个性色彩。本论文直接分析建筑作品的知觉式样及式样中力的作用,解析形式语言的结构特征。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作品所揭示的理念,可以由作品本身的知觉特征直接传递到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