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足作为我国具有冲金实力的奥运集体项目,一直是我国优势项目,但从2000年以后,一直存在下滑状况。国际足联曾评价中国女足是“犹如在地毯上下棋”的世界强队,然而,昔日的铿锵玫瑰现在却变成了拄着拐杖的亚洲二流球队。女足自有世界杯排名系统以来,中国队的最高排名是在2003年6月,当时高居第4,之后一直处滑落趋势。对于中国女足的不断下滑,世界足坛一片哗然,国际足联也深感意外和失望。训练效益不高、联赛水平较低等因素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竞技水平逐步下滑的原因,但没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女足招生困难、后备人才匮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足球运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足球运动水平中不可忽视的基础因素,是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工程。本文从系统科学、人才学、教育学、教育生态学等学科,多角度地对女足后备人培养体系的理论构建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究。对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欧美女足强国女足后备人才发展概况并得出对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进而提出发展策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青少年女足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训练规律,将她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有足球特长的人才,而由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要素有机构成,呈现一定结构和一定功能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系统。我国女足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为以下几种:人力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训练要素、竞赛要素、文化教育要素、经费投入要素。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特征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整体性特征、能动性特征、开放性特征、动态性特征、适应性特征。女足培养体系的功能生成应经过三个阶段:功能期待的确立、功能行动的发生、功能结果的产生。女足培养体系功能的内涵主要应包括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和社会功能三方面内容。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与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环境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要素问题体现为青少年女足运动员规模甚小、教练员质量不高;管理要素问题集中体现为青少年女足管理体制应有的定位不清晰、青少年女足发展政策缺乏、女足管理部门设置不完善;训练要素问题集中体现为青少年女足训练方法成人化、训练与科研结合不足;竞赛要素问题集中体现竞赛场次偏少;文化教育要素问题集中体现为文化教育效果较差;经费投入要素问题集中体现为经费投入不足。通过对欧美女足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概况的研究,得到对发展我国青少年女足运动的若干启示为:(1)女足培养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应性能优良并具有相互协同的关系。(2)女足培养的管理体制应是以学校女足为依托,多元化培养的管理体制。(3)学校女足的竞赛体系要形成并完善。(4)要充分发挥女足培养体系的能动性特征。(5)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政策,建立足球教练员协会。(6)青少年女足运动员要注重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融合。(7)要形成女足培养体系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对国内青少年女足发展状况较好的三个省市进行个案分析,归纳了这些省市青少年女足运动发展的经验。完善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包括完善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策略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完善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策略两方面。完善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策略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为以下几点:(1)坚持的科学发展观。(2)要完善举国体制,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3)建立以教育系统学校女足培养为依托,体育系统、社会系统培养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完善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优化体系环境与优化体系构成要素性能两个方面。在优化环境中,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进行优化。在优化女足培养体系构成要素中,优化人力资源要素要做到:(1)扩大女足后备人才规模(2)提升教练员质量;优化管理要素需要做到:(1)明晰青少年女足管理体制应有的定位。(2)出台更多的促进青少年女足发展政策。(3)省市地方足协设置女足管理部门;在优化训练要素中需要做到:(1)遵循青少年女足身心特点训练,防止青少年女足训练方法成人化.(2)训练与科研结合。在优化竞赛要素中需要做到增加竞赛场次,为了增加竞赛场次,首先在广大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应逐步形成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良好传统,扩大女足普及面,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其次,要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女足竞赛体系。第三,采用“五人制”、“七人制”、“九人制”及“十一人制”等多种比赛形式。第四,增加周边省市青少年女足队伍之间比赛的交流。第五,根据小学阶段男女生发育差距不大的特点,小学女足参与当地小学男足的比赛,在优化文化教育要素中需要做到:(1)重视文化教育。(2)加强文化教育管理。在优化经费投入要素中需要做到加大经费投入,为了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政府对青少年女足的经费投入。其次,与社会各界多方合作,得到社会企业、事业及个人的赞助。第三,可考虑从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比赛中盈余的经费中抽取一部分支援青少年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