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线路结构复杂,分支线路分布广泛,巡线成本高,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准确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有的故障定位方法大多数要测零序电流、零序电压或比较各出线的计算结果,只能在变电站选出线。本文基于故障指示器系统,能将故障点定位到两组相邻的故障指示器之间,直接定位故障区段,具有更好的定位准确性。单相接地故障占配电网故障的绝大多数,其故障特征不明显,影响故障指示器系统的故障定位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信号注入法,向故障线路中注入特征明显的受控扰动电流,便于故障指示器检测,提升故障指示器系统的定位准确性。配电网结构复杂,现场工作环境恶劣,故障指示器难免会由于通信中断或者自身原因导致误报、漏报,因此故障指示器系统应有一定的容错性。本文运用智能算法,在故障指示器误报、漏报时,仍能准确定位故障区段。当线路复杂、线路故障较多时,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迅速判定出故障区段,较人工判断效率更高。云南省的故障指示器安装标准是每3km一组,即故障指示器系统的定位精度为3km。本文基于阻抗法定位原理,引入二次定位算法,结合伪故障点排除原理,使相间短路故障定位精度可达1km,且不用另外增加硬件设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故障指示器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调研其在云南省的安装分布情况。引入信号注入法以提升故障指示器系统的定位准确性,并通过案例对信号注入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2)为提升故障指示器系统的容错性,采用人工鱼群算法、灰狼优化算法。首先对算法进行了改进以适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将这两种算法分别与粒子群算法的故障定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三种算法的故障定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进一步提升相间短路故障定位精度,首先分析阻抗法原理,对故障类型进行判别。然后通过一次定位算法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当故障点前存在分支负荷时,采用二次定位算法结合线路拓扑结构对一次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二次定位算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检验,并且根据线路上故障指示器的动作情况,对伪故障点进行排除。通过案例分析,上述运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