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Zr基非晶合金熔体与TiZrCu合金的润湿行为与界面特征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Ti基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成功提高到了厘米级,Ti基块体非晶也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特性在工程结构材料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室温下块体非晶极低的塑性却限制了它的应用。通过引入增塑相,制备非晶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块体非晶的塑性。最近,对于非晶复合材料的结构可控制备逐渐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这对开发具有高性能的非晶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外加法是一种简单并且可控性强的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而内生型非晶复合材料中的两相具有十分优异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质量。本文从基体与第二相的润湿性与固液交互作用出发,研究了层状复合Ti32.8Zr30.2Ni5.3Cu9Be22.7非晶和与之具有良好相容性的Ti61.5Zr36.4Cu2.1合金的可行性和复合后材料的微观结构组成。研究了Ti32.8Zr30.2Ni5.3Cu9Be22.7非晶与Ti61.5Zr36.4Cu2.1合金的润湿行为,二者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连续升温过程中润湿角分两次减小,在750、800和850℃保温时,润湿动力学曲线分为快速减小阶段和稳态阶段。界面上发生Ti61.5Zr36.4Cu2.1合金的溶解反应,固液交界处形成了结合质量很好的原子扩散层。非晶合金熔化后,内部析出了初级晶化产物,800℃时该产物完全消失。因此,制备复合材料时需将温度控制在800℃以上用水淬法制备了液桥样品来模拟层状非晶复合材料的结合,研究了层状非晶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在800℃以上制备的复合材料是由部分Ti61.5Zr36.4Cu2.1合金溶解进入非晶层中形成的非晶复合材料层与剩余Ti61.5Zr36.4Cu2.1合金层组成的。基于Ti32.8Zr30.2Ni5.3Cu9Be22.7与Ti61.5Zr36.4Cu2.1间良好化学成分稳定性,非晶复合材料层由Ti32.8Zr30.2Ni5.3Cu9Be22.7非晶基体与β-Ti(Zr,Cu)枝晶相组成。一定冷速条件下,Ti32.8Zr30.2Ni5.3Cu9Be22.7熔体对Ti61.5Zr36.4Cu2.1有一定的溶解度,非晶熔体中Ti61.5Zr36.4Cu2.1的浓度需超过溶解度才能在凝固过程中析出枝晶相。随保温时间延长,基片溶解反应逐渐停止,复合材料层中的枝晶相分布逐渐均匀。统计液桥样品基片的溶解深度,由于Ti61.5Zr36.4Cu2.1的密度略小于Ti32.8Zr30.2Ni5.3Cu9Be22.7熔体的密度,液桥样品下基片受到了重力驱动对流的作用,所以其溶解深度略大于上基片。选择了一种溶解深度预测模型对基片溶解深度进行拟合,并且验证了拟合数值的正确性。根据该模型的拟合值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层中均匀分布的枝晶相的体积分数,从而控制复合材料层的性能。另外,还可以利用该模型设计层状材料层间厚度比,达到控制层状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络合脱硝法是近年来新型的脱除氮氧化物的方法之一,其中EDTA金属络合剂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亚铁络合剂又具有很好的脱除氮氧化物的效果。本文考察了以EDTA为配体的几种络合剂的
基于陕西省Y村的调查,剖析了股份合作型新集体经济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以及实践约束.研究表明:提高集体资产配置效率、增强村民与集体经济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产业
本文主要研究了孔隙率、孔隙形态及老化时间对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孔隙率的影响过程中,分别使用DTBHQ、抗氧剂2246、DTBHQ与抗氧剂2246的混
为了分析信贷资金能否缓解农户的生产约束进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构建了农户生产模型,阐述了农户借贷对土地转入的影响,并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建立IV Prob
农户宅基地退出方式选择受到多尺度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河南部分地区的农户及其村级变量的调研数据,采用交叉列联表和广义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城乡居民的互联网使用频率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影响的差异性以及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发
基于武汉市、郑州市、北京市1286份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以城市归属感为中介变量,探讨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
构建面板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8个省份2008—201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选取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聚焦公共健康教育的效果,采用OLS方法实证分析了接受公共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接受健康教育可以显
基于CFPS2010、2012、2014、2016四期面板数据,研究健康冲击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健康冲击显著推高了家庭总消费和多个分项消费,其中以医疗保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