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冬膏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的总和。现代研究表明多种化学成分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任何配伍效应都应该有一定的化学表述。研究中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是探讨配伍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对二冬膏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学研究方面甚少。本文以二冬膏为原料对其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得到腺苷、薯蓣皂苷元和菝葜皂苷元。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复方二冬膏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以及中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水煮法对二冬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运用大孔树脂吸附色谱法、硅胶柱层析法以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五种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Ⅰ-化合物Ⅴ),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已经鉴定出来的有腺苷、薯蓣皂苷元、菝葜皂苷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三种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这三种化合物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测定了天冬、麦冬和二冬膏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复方二冬膏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为探讨中药配伍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二冬膏中腺苷的含量是配伍前单味药含量的平均值,薯蓣皂苷元和菝葜皂苷元的含量均有所降低。总皂苷的含量等于配伍前单味药总皂苷含量的总和,总黄酮的含量是配伍前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值。DPPH·法比较了天冬、麦冬和二冬膏中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者中二冬膏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说明天冬和麦冬配伍后抗氧化活性增强。麦冬正丁醇层和氯仿层抗氧化活性都最强。本文的创新点:①首次对二冬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五个单体化合物。②建立了二冬膏中腺苷、薯蓣皂苷元和菝葜皂苷元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③采用DPPH·法测定天冬、麦冬和二冬膏粗提物抗氧化活性。
其他文献
胥吏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是国家统治体系最底层的组成部分,是官府与民众的结合部与过渡层。他们从属于统治集团,为朝廷和官僚服务,其权威和待遇都由此而来。从身份上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研究跨国公司与国家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以及两者互动与体系结构的关联。首先盘点国际政治对跨国公司研究的得失,进而提出重构的思路。放宽行为体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监管是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基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市场机制拥有发达的自我调节
CO2在大气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对森林植物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干旱胁迫也通过限制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影响其生长发育。为了探究CO2浓度增加与干旱胁迫对植物水
患者,男,36a。于2011年8月3日因滥用海洛因而入所,反复间断滥用海洛因病史15a;2009年1月开始在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半年后终止;
目的了解塑料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现状。方法选取280批不同材质的塑料食品包装,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
血液输注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血液成分中的病原体灭活是降低输血风险的重要措施。临床上综合利用S-303法、PEN110法、补骨脂素S-59光化学法、核黄素光化学法、有机溶剂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肺结核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1)社会人口学资料:男性111例(占94.1%)。(2)精神科资料:精神分裂症97例(占82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各抽取44例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胸部x
血浆蛋白制品的病原体灭活(PI)技术成功用于产品的生产已多年,临床使用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也已有多种技术可用于其PI处理.因此,发展安全有效的血液细胞成分PI技术,对输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