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fn2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到4月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1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及规范系统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子分型、预后情况;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方式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fn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一般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选取的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60岁共95人,Mfn2阳性表达43例,阳性表达率45.26%;年龄≥60岁共31人,Mfn2阳性表达15例,阳性表达率48.3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在<60岁和≥60岁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有65例肿瘤直径≤2cm,Mfn2阳性表达33例,阳性表达率50.77%;57例肿瘤直径>2cm且≤5cm,Mfn2阳性表达23例,阳性表达率40.35%;4例肿瘤直径>5cm,Mfn2阳性表达2例,阳性表达率5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在≤2cm、>2cm且≤5cm和>5cm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选取的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8例肿瘤分期0-Ⅱ组中Mfn2阳性表达46例,阳性表达率52.27%;38例肿瘤分期Ⅲ组中Mfn2阳性表达12例,阳性表达率31.58%,阳性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35<0.05)。4.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有62例,其中Mfn2阳性表达35例,阳性表达率56.45%;有淋巴结转移的共64例,其中Mfn2阳性表达23例,阳性表达率35.94,有统计学差异(P=0.016<0.05)。5.选取的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型88例中Mfn2阳性表达46例,阳性表达率52.27%;ERBB2+型12例中Mfn2阳性表达6例,阳性表达率为50%;Basal-like型26例中Mfn2阳性表达6例,阳性表达率23.08%。Mfn2的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型(包括LuminalA以及LuminalB)和ERBB2+型中较高,而在Basal-like型乳腺癌中表达量低于其他两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fn2阳性组的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高于Mfn2阴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log-rank=0.036<0.05)。Mfn2阴性组5年存活共49人,5年生存率为72.06%。Mfn2阳性组5年共存活53人,5年生存率为91.38%。Mfn2阳性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优于Mfn2阴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log-rank=0.008<0.05)。结论:Mfn2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高表达Mfn2可明显抑制肿瘤的发展,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fn2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Mfn2表达呈降低趋势;三阴性乳腺癌中Mfn2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分子分型。在临床预后的分析中,Mfn2的表达高低可判断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此Mfn2有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