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花卉旅游的兴起,花卉混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植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花卉混播群落可指导花卉混播的健康发展。在分析草甸群落植物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花卉-青绿苔草混播群落,比较群落中植物生长动态和群落特征,探究适合的花卉-青绿苔草混播比例以及适宜的花卉植物种类。对建植5年的花卉混播群落连续观测,分析群落中不同花卉的分布格局和分布强度变化,探讨花卉混播群落结构随建植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建植2年的三种类型花卉混播群落连续观测,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花卉混播群落的群落动态表现的差异,研究花卉混播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可与花卉共同建植混播群落。在试验密度范围(30株/m2-120株/株2)内,青绿苔草的密度比例对各种植物的萌发率和群落的整体萌发率、群落物种数量无显著影响。低密度和中密度组(30株/m2-75株/m2)青绿苔草在生长季中后期会促进部分花卉植物的株高和冠径、群落下层和中层植物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冠径。因此适合的混播比例为花卉:青绿苔草=5:1-2:1。适合与青绿苔草混播的花卉种类分为萌发早、生长速率快的一二年生花卉,和苗期耐阴,中后期快速生长的多年生花卉两类。2.分析建植5年的花卉混播群落内主要花卉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发现,在群落建植的最初两年,所有花卉植物种群均呈现均匀或随机分布,从群落建植的第三年开始,群落中主要花卉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开始呈现集群分布,并且在群落建植的第四、五年内种群的分布格局保持集群分布,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3.对比不同类型花卉混播群落中的植物组成动态,发现第一年混播群落中一年生花卉具有较高的重要值,由于难以自播或自播后无法完成生活史,第二年开始在群落中消失。多年生花卉在花卉混播群落中出现第二年被淘汰,重要值逐渐下降、重要值逐渐升高、重要值规则波动和重要值持续稳定等5个类型,后四种类型第二年在群落中具有较高的重要值。4.不同类型花卉混播群落动态特征不同。一年生加多年生花卉混播,在群落建植第一年具有较高的群落密度、物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多年生花卉混播群落稳定性最高,并且从群落建植第二年开始具有更高的群落密度、物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花卉混播群落的多样性与群落总密度、群落植物种类数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群落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花卉混播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无明显相关性。5.不同类型花卉混播群落景观动态表现具有差异。一年生花卉是群落第一年景观的主要构建者,多年生花卉从第二年开始成为群落景观的主要构建者。第一年一年生混播群落物种开花比率和物种开花比率最高,群落盛花期最长,多年生花卉混播群落最短。第二年多年生混播群落物种开花比率和物种开花比率最高,群落盛花期最长,一年生花卉混播群落最短。混播群落的层次结构随着时间变化,播种后60-70d群落出现两层分化的结构,播种后110-130d群落出现上、中、下复层结构,第二年群落返青后20-40d出现两层分化的结构,60-80d达到设计的三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