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钟山是乾隆前期著名的河臣之一,他先后出任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永定河道等职,其中供职两河长达四十余年,深谙河道情形、工程利弊及河务事宜,著有《豫东宣防录》《豫东宣防续录》《南河宣防录》《纪恩录》等作品。在担任河督期间,他重点治理黄河、运河及管理河务,享有“不负当官之责”的美誉。在治理黄河方面,白钟山基于前人“束水攻沙,以水治水”的治河主张,形成了以顺水之性、蓄清刷黄、逢湾取直为主要内容的治黄思想。在具体实践中,鉴于黄河在河南地界的淤积与决溢,白钟山修筑河南祥符县程家寨堤工、郑州汛十七堡堤工、加固杨桥大堤等工程;同时,淮河清口以下河床日益淤高与入海口不断向外延伸,使得苏北地区洪涝灾害愈演愈烈,因而他加固丰县、萧县一带的石林工程,疏通砀山毛城铺减水闸,开挖梁家庄引河等工程,从而极大地缓解了黄河下游水患及泥沙淤积的情况。在治理运河方面,白钟山着重对山东运河、中运河与淮扬运河进行治理。山东运河一直存在汛期决溢与水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于是他用筑堤挑河方式以消除汛期水患,用修闸圈堤的方式以蓄水济运。在中运河的治理中,他主张按照河况而随时启闭竹络坝,并且参与荆山桥工程。而淮扬运河南连长江,西临淮河,北接黄河,其间有高宝诸湖等众多湖泊,成为问题频发的运河河道。为此,白钟山坚持统筹黄淮运的治理,加强淮扬运河河段的湖河宣泄。在河政管理方面,白钟山注重对河工人员、经费与物料的管理。在河工人员的管理方面,他推选实干的河员,调整河官的职责,破除河营兵夫管理的旧制。在河工经费的使用方面,他重视经费支出的有效性,不但动用息银修建营仓,以保障河营兵丁的生计,而且清理河库,制定章程,以减少经费的滥用。在河工物料的储备方面,他主张灵活变更采办时间,普遍种植河工物料,严禁河工积弊。质言之,白钟山治河对保障运道与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仍旧存在缺乏创新、处置失当、推诿责任、用人失察、河工贪墨等同时代普遍存在的河政弊病。这不仅取决于白钟山个体因素,而且取决于其所处的清代治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