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的特殊社会功能使法律语言形成了法律术语。法律术语翻译是一种双语研究,同时它又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文化。法律文化差异包括社会制度的差异、法律体系的差异、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文化心理的差异、法律思维的差异等。法律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法律术语上。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为了遵循法律语言的正式性与庄严性,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然而法律文化差异的存在产生了众多不对等现象。如译者研究法律术语翻译而不顾及法律文化差异,只从字面理解其意义就会造成歧义或引起误解,因此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关系到各类法律文本的质量,甚至涉及国家权力的运用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法律翻译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法律体系与普通法的文化差异,对英汉法律术语翻译过程中法律文化差异对译者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列举了术语翻译中容易产生的主要问题。借鉴翻译学家苏珊·沙尔切维奇提出的对等理论,作者在充分解析法律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术语翻译实例,分析了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中接近对等和部分对等的翻译策略,并对法律术语翻译中出现的不对等现象总结出四种翻译策略,以更好的促进法律术语翻译的发展。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目标,研究的方法、数据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概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法律文化、法律术语及英汉法律术语翻译的研究现状;第三章选取了三个角度详细论述中国法律体系与普通法系之间的法律文化差异并分析了法律术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容易产生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作者简要回顾了对等理论及对等理论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分别举例介绍了接近对等和部分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根据当前法律术语研究成果,在没有对等体或部分对等体时,作者总结出解释性翻译法、语义补偿法、借词法、创造新词法四种可行的翻译策略以缓解法律文化差异对法律术语翻译的影响。第五章为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