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其绩效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影响非常重要,它有效地解释了一些子公司比其他公司获得更高成就的原因。通过集团内部关系,子公司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资源,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然而,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为了自身的利益,母公司可能会做出侵害子公司的行为。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现实中依旧频繁出现母公司侵占子公司利益的事件。2019年发生的ST康美药业(600518)利益侵占的事件再次说明了仅仅依靠外部的监管环境无法消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掏空”行为。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探究子公司如何抑制母公司的侵占行为。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本文发现学者们主要基于“单向治理”视角和“双向治理”视角对母子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单向治理”视角的学者认为母公司在母子公司治理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子公司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基于“双向治理”的学者认为子公司具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在与母公司的博弈中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主权。2017年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600165)与其母公司新日恒力对簿公堂,这一案例说明了子公司在母子公司治理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也让学者们关注到“单向治理”的局限性和“双向治理”的合理性。而子公司管理层拥有较多的权力是子公司获得自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从“双向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子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我国A股上市的子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影响的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子公司管理层权力能够抑制母公司利益侵占的影响;(2)子公司管理层权力能够促进其公司绩效的提升;(3)母公司利益侵占在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子公司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子公司管理层权力能够抑制母公司利益侵占的行为,从而提高子公司的绩效;(4)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受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调节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境下,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基于“双向治理”的视角,通过探究子公司管理层权力、母公司利益侵占、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子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子公司管理层权力的提升能够抑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进而促进子公司绩效的提升,并进一步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与母公司利益侵占之间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乐观者认为,网络民主可以极大地提高民主的程度,推进民主的发展,网络技术将成为新世纪主要的民主参与手段和工具,从而把人类带入“网络民主”的新时代。这是因为:第一,网络民主为公
选择性氧化反应,因其产物被广泛地用做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有机溶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选择性氧化产物较原料更活泼,易发生过度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造
本文以苏轼词的用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在第一章揭示了苏轼阅读和用典之间的关联。苏轼读书以经史为主,尤重汉唐正史,此外兼习小说、类书以及唐人诗文别集。因而苏轼词用典以史部事典和集部语典为主。苏轼有多种途径接触和借阅书籍,因而阅读广博;有多种读书方法来积累学识,因而善于用典。在第二章结合苏轼的交游与仕宦归纳了苏轼词三种选取典故的方式,分别是:因人选典、因地选典和因事选典。这体现了苏轼用
ERP建设过程实质是以财务为代表的部门在企业计划、管理制度、业务流程重组、内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本文在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某能源公司财务模块实施
期刊
自1969年日本田边制药公司(Tanabe Seiyaku )成功的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工业生产,开创固定化酶应用的新纪元后,固定化酶以稳定性高、可重复利用、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广泛应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且其理念及内涵也迅速向初中学段蔓延,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Python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动态类语言,凭借着其简单、易学、可移植性高等优势迅速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部分内容的尚佳软件。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就将Pyt
近年来,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引起社会各界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对处于经济生态转型发展期的中国而言,信用好坏无疑是社会各主体能否获得金融服务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政府环保政策的颁布与施行,环境重点企业的准入标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