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司法解散诉讼基本法律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特别是在1999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以来,成千上万的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但是,在这些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由于公司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乃至股东会或董事会表决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缺陷,以及在公司存续过程中产生的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纠纷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常常导致公司陷入经营管理的僵局。在此情况下,在公司既无法启动自愿解散程序,又不具备破产条件的情况下,就会给公司乃至股东造成不必要的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出现故意借公司僵局之际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出现,严重扰乱社会正常交易秩序和市场稳定。为此,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183条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但是,与西方长达150余年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相比较,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此制度的理解和适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司法实践中还会遇到种种问题。因此,对其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我国公司司法解散既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探讨司法解散公司诉讼相关基本法律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一般理论问题。对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本质和功能进行论述,探讨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内涵及法律属性,并明确其作为国家公权力介入公司自治的一种形式,应当以公司自治的界限作为司法干预的正当性基础。第二章: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适用。对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适用情形和适用前提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具体适用情形作类型化研究,不仅包括公司僵局,还以兜底性条款扩大至股东压迫等情形。同时,简要分析了法院在实务审查具体事由时的相关困境。第三章: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主体。从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原告、被告资格认定,以及其他股东的诉讼地位入手,对该诉讼涉及的当事人范围进行探讨。第四章:公司司法解散的诉讼判决的效力。从判决效力的法律属性、主体范围等方面对判决效力的内涵展开探讨,并从解散登记的构建和清算程序的启动等方面对判决效力的实现作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正>在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中,以51社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正在逐渐替代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51社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正逐渐替代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投资市场得到迅速崛起,投融资企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投融资企业的性质和发展体制还存在着不稳定性,面临着多方面挑战。财务管理是
本文试图以广东地区应用预应力管桩不成功的工程实例为解剖对象.从工程地质及打桩施工的角度,总结顶应力管桩应用的局限性,探讨不宜应用预应力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即:①孤石和障碍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作为公司的一种退出机制,是解决公司僵局和公司压迫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保护公司的股东、债权人及利益相关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这一重要制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计划生育成效的凸现,复式教学近年来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了了解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基本现状,从校长、教师、学生及课堂教学实际等方面深入H县复式教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不仅阶级斗争取得了胜利,一直被封建伦理和男尊女卑观念压制和迫害的女性也获得了社会意义上的解放。萧红与丁玲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
股票期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通过使管理层与股东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状况是多系统、多模式并存,在院前急救系统的设立、组织模式的统一、急救质量的保证和收费等方面都亟须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院前急救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先天不足,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中国农村的金融支付环境亟待改善。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仍有29
齐鲁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设立于2006年底,2007年5月全面启动投行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一级市场融资等各类服务,业务范围覆盖股票、公司债的保荐、承销,以及企业并购重组、改制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