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诺伊的怨诉》中的焦虑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je2004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美国文学界出现了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本纳德·马拉默德等许多优秀的犹太作家。他们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细读文本之后,读者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其中人物都具有很强烈的犹太特性。对于贝娄和马拉默德来说,他们强调人物的犹太身份以及对犹太人的生活遭遇和道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罗斯却借助笔下的人物对犹太传统进行讽刺和批判。另外,这些人物形象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一种相似的现象:犹太人根深蒂固的犹太特性遭遇无处不在的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同化,进而产生身份困惑和焦虑。对于罗斯笔下人物焦虑的研究既有助于了解犹太人在美国寄居期间的心路历程,也有利于探索犹太传统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区别、联系、冲突与交融,对犹太文学和民族身份认同也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对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当代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在1960年获得了国家图书奖,该作品使他享有盛名。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罗斯在作品中表现了较多的对于犹太人的关怀。一方面,他表达对犹太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和关注;另一方面,又极力追寻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因此,他的小说中从不会缺乏对犹太人物的心理描述。而使得他的作品在美国文学界饱受关注和争议的原因正是他所塑造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和编织的不寻常的故事情节。此外,罗斯所关注的题材十分尖锐而敏感。在《波特诺伊的怨诉》中,他大胆涉及一位犹太青年的性冒险,而且他把美国的民权运动和反文化运动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生活动的环境。波特诺伊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性冒险反映了犹太特质,犹太人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所面临的一种艰难的处境。60年代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充满着不安和骚动。1969年,长篇小说《波特诺伊的怨诉》的发表在整个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而为罗斯赢得了国际声誉。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关于一位而立之年的主人公——亚历山大·波特诺伊从孩提时代起的回忆和独白。作为纽约市政厅的一员,年纪轻轻事业有成,然而却对生活牢骚满腹。表面上,波特诺伊是抱怨窝囊软弱的父亲和飞扬跋扈的母亲,以及父母连带出来的犹太教规和戒律。但在搬离了父母的住所,背弃了犹太教规和戒律之后,波特诺伊并没有停止抱怨。显然,怨诉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焦虑。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小说《波特诺伊的怨诉》,包括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对每一章的概括以及本研究的意义。主体部分可以划分为三个章节,主要从波特诺伊的成长阶段、性瘾和道德方面来探讨波特诺伊的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且也涉及应对他的焦虑的一些解决办法。总之,通过对波特诺伊焦虑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深挖这部小说的深层意义和罗斯对于犹太人的生存困境,特别是他们意识中的普遍焦虑的一种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由于电子波长极短,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分辨率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这给探索生物颗粒的生物学家带来了福音,因为清晰的结构意味着明晰的功能。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
本文对混合动力技术在车辆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从阐述混合动力技术的概念入手,进一步介绍了混合动力车辆的应用现状,并且分析了混合动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最后对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消化道出血的及时精确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常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能很快明确
<正>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
本文对比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澳大利亚导演巴兹·卢赫曼执导的影片《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分析了影片对莎剧情节的突破,同时探讨了该片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饮茶的习惯,若是追溯历史可以到神农时期,不过这种简单的饮茶和种茶并不能代表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中国的文人以及文化的推动。茶
随着无线自组网研究和多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发展,无人机自组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复杂战场环境下节点高速移动性和网络拓扑结构高动态性对无人机自组网的通信组网技术提出了新
目的 :对 1例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案例进行讨论 ,了解其发生与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 :分析案例作案经过及精神检查。结果 :复杂性醉酒的责任能力评定。结论 :正确评定单纯性醉酒
<正> 药剂工作者认真审查处方,把好处方用药质量关,是有关人民生命安危的大问题,多年来,我一直在调剂室做调剂工作,经常发现医生在处方用药中存在下述问题。 1 不注意复方制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消风散(加减)及扑尔敏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1~6岁16例,6~12岁19例,最小者2岁。女性21例,占60%,男性14例,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