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和路遥作品中硬汉形象的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为二十世纪的著名作家,海明威和路遥都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硬汉形象,学术界对二者笔下硬汉形象的研究已经非常全面、深入,但是大多关注的是二者笔下各自独立的形象而忽略了二者的联系。本文试图文本阅读为基础从社会历史的的角度来解读两位作者及其笔下的硬汉形象,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阐述导致其差异主要原因。   第一章导论部分简要介绍海明威和路遥及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并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第二和第三章结合具体人物解读海明威和路遥笔下硬汉形象的异同点。首先二者笔下硬汉有着相同的元素,都出身平凡,都有着孤独和悲剧的命运和共同的品质:勇敢无畏,不屈不挠;同时,两种硬汉形象都是社会转型期执着的探索者。   然而,不同的社会、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决定这些硬汉又是相异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成因,和不同的归宿。   第四章主要从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民族根源以及作者个人经历三个方面探讨两种硬汉形象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首先从时代背景分析深层根源,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必然造就不一样的硬汉,对于美国这个背景是战争的影响及工业化的普及,中国是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影响作者创作的一个决定因素;同时,作品又是作家个性化的产物。   尽管存在着不同,这些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都寄托了两位作家的人生体验与现实理想,是他们对于自身所处社会大转型期种种困境的尝试与探讨,体现着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个体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及人类在各自文化中对人类的生存危机和对自身存在的思索。通过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两位作家作品主题的理解。  
其他文献
各级主官是单位建设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在班子中处于核心位置,起着关键作用,历来是干部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抓住了主官,就抓住了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抓住了党
凭借着1952年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拉夫尔·埃里森为自己赢得了在文坛上的地位——重要的非裔美国作家。埃里森非常了解黑人社区、民俗文化,拥有关于美国经典文学的广阔
亚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熔炉》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萨勒姆女巫案,借古讽今,映射了二战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社会造成的混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是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主题。自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本文拟从“最佳近似”视角分析《爱玛》的五个译本。   作者回顾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根据对原文、译者主体性态度的不同,可将翻译理论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主张尊重
科技传媒所传播的科技信息,是向广大受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与精神。2015年8月29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各地也
本文是对日中思考动词中包含引用句「思う」和「想」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对照研究。主观性的对比主要是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认识的角度,探究「思う」和「想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知识丰富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成为影响大
四年一届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2016年1月,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一次走出东北,在新疆盛装登场,成为冬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
女性问题一直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世界里,女性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弱者,成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并一直处于被男权社会孤立、边缘化的状态。尤其是黑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