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初中地理教师能力视角的教研活动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工作,教研活动对于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等十分有用。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地理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乡村初级中学来说,开展地理教研活动尤为重要,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地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以福建为例,选取福建省乡村地区的30所中学为调查对象,从教师专业能力视角着手,借助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就福建省乡村地区初中地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现状加以调研,发现乡村中学地理学科教研活动确实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对乡村中学如何有效开展地理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分布不均和收入差距扩大引起的阶层固化现象逐渐加剧,个体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由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价值决定,而是受到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因此,从父辈社会经济地位来分析家庭资本不平等的现状,深入研究代际传递对子代收入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6年CFPS家庭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地方经济数据,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因素及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
近年来,涉案青少年的情绪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涉案青少年,他们情感本来就脆弱,再加上犯罪这一因素,导致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遭受破坏,他们的情绪管理问题更加突出。而情绪管理能力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它能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涉案青少年来说,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走过了四十个年头,最早开放的城市已跃居全国大城市之列,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城市较高的工资水平、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社会资源等因素吸引着无数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纷纷背井离乡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谋求发展。随着举家迁徙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以来,随迁子女也加入了进城大军之中,且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如何适应城市社区生活成为随迁子女急需解决
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效益都关乎全社会资源的配置,其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在公路桥梁的可靠性分析中,车辆荷载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车辆荷载的分布对公路桥梁的结构设计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的数据是通过移动称重系统(VIM)对虎门大桥在2008年09月09日这一天的实际行驶车辆进行收集
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所有的地理教育实践者一起应对。高师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其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现状水平,直接影响着地理新课程改革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活动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基础,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本文分析了酒泉-嘉峪关研学旅行资源基础和该地域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阐述了两地中小学研学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基于研学课程开发的跨学科、主题化、体验式、项目探究等活动属性,以案例的形式,对研学活动内容选择和课程体现设计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的培养愈加重视。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专门学校接收初中学段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原学校和监护人无力管教或管教无效的未成年人,对其进行矫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课程设置紧跟国家课程标准,其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相同,其学生具备同等资格正常参与当地中考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目前国家在大力开展科学教育,以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小学科学教学已经得到较大发展,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直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效果不佳。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科学课当成“副科”,对此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课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是我国“十三五”以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保证我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平等的重要一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实施起,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呈现出有法可依的全新局面。为调查此后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福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将《公共图书馆法》中的相关条款划分为内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