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步行外出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减缓下肢肌力下降且保持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人老腿先衰,下肢肌力下降导致老人迈步小、易疲惫等问题。因此,老年人迫切需要辅助装置来提高其步行能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个典型的人机共融系统,涉及结构设计、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助力控制策略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技术领域,其核心任务是确保外骨骼在不同路况下均能对穿戴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辅助力矩。穿戴者在平地、斜坡和楼梯等不同路况下
【基金项目】
:
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柔性步行辅助外骨骼机器人研发)(18ZXZNSY002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外出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减缓下肢肌力下降且保持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人老腿先衰,下肢肌力下降导致老人迈步小、易疲惫等问题。因此,老年人迫切需要辅助装置来提高其步行能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个典型的人机共融系统,涉及结构设计、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助力控制策略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技术领域,其核心任务是确保外骨骼在不同路况下均能对穿戴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辅助力矩。穿戴者在平地、斜坡和楼梯等不同路况下行走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因此需要根据穿戴者在不同路况下的特征对助力曲线进行优化,提升外骨骼的助力性能,同时确保安全。本文根据路况识别结果与步态周期的预测结果,确定外骨骼助力决策方案,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1)针对助力过程中存在外骨骼助力曲线不完整的现象,分析了外骨骼的助力周期T的变化对穿戴者助力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脚跟着地时刻的检测算法,以有效确定助力区间。(2)开展了基于穿戴惯性传感器(IMU)的路况识别算法研究。首先,提取了布局在大腿和后背处IMU的时频域特征。然后,通过Relief-F算法对初选特征按照权重排序,并根据特征间的相关性系数对特征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确定了影响步态类型识别的34个主要特征数据。通过不同路况下行走过程中的路况识别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达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3)构建了基于IMU的髋关节摆动周期预测模型。首先,提取了一个完整步态中人体运动信息的时频域特征。然后,利用所提取的特征向量与穿戴者摆动周期向量的相关性进行特征降维。结合最小二乘法确定了与穿戴者摆动相周期相关度较高的20个主要特征,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穿戴者的摆动周期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摆动周期具有较高的匹配度。(4)提出了不同路况下的助力决策方法。首先,分析斜坡与平地行走的步长变化,确定了不同路况下的助力模式。然后,分析上坡时不同的助力峰值相位参数β对于受试者步长的影响,用以确定β的取值。最后,根据路况识别与摆动周期预测结果,提出了助力决策方法,并分别对路况识别与摆动周期预测进行了在线实验验证以及通过耗氧实验验证了助力决策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二氧化氮(NO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极大危害,迫切需要对低浓度NO2气体进行长期实时的检测,因此,对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和可穿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离子迁移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气体检测,但是仍存在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制备工艺复杂等难题,另一方面常用的高分子柔性基底材料透气性差,降低了穿戴的舒适性,限制了柔性气体传感器的应用。本论
由于AGV的造价成本小于人工成本且可靠性高、可以代替人执行危险任务、能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等优势,所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本文对室内复杂环境下AGV导航系统深入研究,因为系统存在易受环境影响、柔性差、运输效率低和避障效果不良等多个问题。因此,本文使用不受光线干扰的激光导航方式搭建AGV导航系统,并从建图定位和路径规划两方面深入研究。在整个激光导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实现上,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如下:
在能源石化、建筑施工和船舶制造等作业场景下,焊接机器人需要移动作业位置,根据现场环境提取焊接轨迹。传统固定安装焊接机器人因其位置固定且焊接路径预先设定,无法满足非结构化场景下的自主焊接需求。移动焊接机器人具有作业灵活等优点,更适用于复杂工件的现场焊接。为实现移动式焊接机器人的精准高效获取作业轨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移动焊接机器人智能示教方法。当移动焊接机器人变换作业场景后,首先通过深度相
黑龙江省在2022年2季度开展了资质外经营现状和效益情况抽样调查.本文从我省小微建筑业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当前制约小微建筑业企业效益的各种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通过监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Cmin),评估血液病患者伏立康唑清除的影响因素及其不良反应,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给予伏立康唑预防及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36例,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肌酐与伏立康唑Cmin的相关性,检测糖皮质激素处理后伏立康唑Cmin水平的改变,并通过分层分析探究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是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易造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同时也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是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标志性气体,在超过25 ppb(十亿分之一)浓度即可对人体气道造成危害,因此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石墨烯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离子迁移率高等特点,成为极具潜力的传感材料。但是,石墨烯作为室温传感材料,其选择性差、灵敏度低、难以快速恢复、受环境湿度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全球医疗、政治、经济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开始以来,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的了解有了几何数级的增长,近期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变化迅速,对于肺部发现肿瘤性病变患者的外科手术如何开展也因近期疫情的变化而出现了争议。一些研究表明,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较普通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围术期死亡事件,然而,癌症治疗的推迟也与患者死亡
在创新驱动引领时代变革的21世纪,利用创新手段使资源合理开发并可持续利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集成创新应运而生。本文基于TRIZ理论,从产品设计角度对机械产品技术集成创新理论进行研究。技术集成创新方法建立在对已有技术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产品在技术上创新,进而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本文从技术集成机理入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技术集成的相关理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能力与技术得到提升,公路隧道建设速度加快,隧道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隧道灯具除尘、隧道内壁裂纹检测等管养工作是保证隧道畅通性、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管养工作效率,在进行管养工作时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输等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搭载在巡检平台之上的隧道管养机器人一体化机电设备系统,将巡检平台及机械臂的移动轨道布置在隧道边侧,根据不同管养工作需求来设计机械臂末端,通过
随着“万物互联”概念的提出与快速发展,人体状态感知已成为未来智能护理场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单纯依靠视觉识别难以克服环境遮挡及光线干扰等问题。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物联网中关键技术的重要一环,具有非视距、免接触、读取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已开发的RFID定位系统主要面向物联网应用,在成本与使用条件上不适合用于人体姿态感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面向未来智能护理场景,开发了一种基于R